“致敬巾幗奮斗者”系列報道
做守護生命的最美“逆行者”
從醫15年,對山西省腫瘤醫院普外科護士常瑜來說,她把自己職業生涯中最榮耀的時刻,留在了武漢。
時間回到2020年2月15日,疫情緊要關頭,常瑜接到援鄂任務,毫不猶豫在請戰書上按下了手印。
第二天,農歷正月二十三凌晨,在與7歲兒子和老公簡單告別后,常瑜跟隨援鄂醫療團隊,奔赴武漢。
在武漢,刷手衣、防護服、隔離服、N95口罩、外科口罩、三層手套,這是常瑜每天上班所要穿戴的裝備。
為了不讓倉裡出汗浸濕口罩或護目鏡,常瑜用7塊創可貼將所有縫隙全部“堵死”,第一個班下來,她的鼻子被壓破了。
“我們每天從清潔區到最近病房,需要穿過至少5道隔離門,上崗后不吃、不喝、不上廁所8小時以上都很正常。”雖然援鄂已過去一年多,但這段時間的磨煉,常瑜歷歷在目。
常瑜援鄂期間日常交接班。受訪者供圖
在援鄂期間,讓常瑜印象最深的是養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因為他們生活不能自理,除日常醫療護理外,洗臉、喂飯、清理大小便,一個班次下來我的防護服都濕浸透了,碰巧那次還是生理期,出倉時的狼狽歷歷在目。”常瑜說。
援鄂期間,常瑜還不忘在日志中為自己加油打氣:
“3月4日,今天著實佩服了自己一把,由於護目鏡水汽太大,在幾乎看不見血管的情況下,留置輸液針一次成功,成就感油然而生﹔”
常瑜在防護服上寫下兒子“兜兜”的名字。受訪者供圖
“3月7日,今天的工作是從晚8點到凌晨2點,我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下了孩子的名字,我想他一定很開心,今天還學會了手語舞蹈《聽我說謝謝你》,以鼓勵更多人,增強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3月7日,凌晨4點,在從醫院回酒店的路上,我看到街道兩旁的大樓上到處寫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心裡覺得暖暖的。”
除了辛苦,常瑜還收獲了許多感動。
“每天上下班,都有出租車和公交車司機組成的志願者接我們,無論幾點,一個電話,10分鐘之內保准出現。此外,湖北省婦聯還給我們送來艾灸貼,幫助疏通經絡。”常瑜說。
常瑜和援鄂醫療隊隊旗合影。受訪者供圖
常瑜表示,自己經歷了武漢最“黑暗”的時刻,也和在武漢的同事一起,為這座城市拼過命,迎來了她重新復蘇的那一刻,也更體會到了“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2020年3月19日,常瑜跟隨山西第九批援鄂醫務人員團隊返回太原。在短暫休整之后,常瑜和同伴們又繼續投入到日常工作。工作之余,常瑜也在認真整理在武漢期間的心得體會,讓自己的業務更加精湛。
抗擊疫情紀念幣。受訪者供圖
“雖然如今工作、生活已回歸正軌,但心裡還是默默有一份榮耀,也很佩服當時自己的勇氣。”常瑜表示,援鄂結束后,一直有想再到武漢的想法,也想讓兒子看看母親當年“戰斗”過的地方。
人民網山西頻道出品的《戰疫晉行時》將常瑜的精准操作收錄其中。受訪者供圖
由於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出色表現,今年5月,常瑜被單位公派至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進修。據她介紹,這次培訓主要是在胃腸一病區、肝膽一病區和胸外二病區,主要是結合自己工作科室的專業,來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
“我參加工作15年來,還沒有出來進修過,這種機會對於我挺寶貴的。”常瑜說。
與全國援鄂的2.53萬名女護士一樣,常瑜之所以選擇“逆行”,是因為自己足夠熱愛這份職業,以及認識到這份職業背后的使命與責任。
“從選擇護士這個職業開始,我就把救死扶傷當作我的使命,也感謝我的家人包容我這份‘任性’。”常瑜說。
當前,各行各業正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女性從業者,無論是在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還是在經濟發展、科技研發的“主陣地”,曾經這一雙雙“推動搖籃的手”,正逐漸成長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手”。
近期,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聯合人民網舉辦了“百千萬職業女性風採宣傳展示故事征集活動”,如果您身邊有關於“她”或“她們”的故事,請點擊下方鏈接或掃碼進入,一起為“她力量”“她風採”助力!
征集活動鏈接: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8215/435221/437631/index.htm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