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生物藥“非冷鏈”儲運有了新方式

劉茜 陳建強 通訊員 付坤
2021年09月02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生物藥“非冷鏈”儲運有了新方式

  以新冠疫苗為代表的眾多生物藥,對運輸儲存條件要求極為苛刻,如何安全有效地解決“非冷鏈”儲運問題是領域內一直關注的重要課題。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分子盔甲”學生創業團隊的一項成果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策略。團隊成員在導師指導下,開發出一種安全性高、成本低的新型生物藥保護存儲技術,可以代替低溫儲運,為生物藥儲運提供了一種新方式。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學生創業團隊——“分子盔甲”團隊負責人、藥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喬杉介紹,生物制劑存在穩定性差等缺點。它們需要放置在特殊的“小冰箱”裡進行儲運,否則極易受到溫度、酸鹼度、壓力等外界環境影響而失效。因此,在其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需要冷鏈處理或添加穩定劑,這就導致生產成本和潛在安全隱患都大大提高。“因此,我們急需新的生物藥劑型,來有效保護生物藥,從而提升其對抗外界環境影響的能力。”喬杉說。

  該團隊研究發現,在某一溫和的合成條件下,可以利用一步法將生物分子包裹在新型晶態材料中。這種新型晶態材料的包裹,就好像給生物分子穿上了盔甲,保護生物分子不受外界環境的破壞。與傳統的無機多孔材料相比,新型晶態材料具有更大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積,尤其是具有可調節的孔徑以及可變的功能基團。喬杉和團隊成員創造性地將新型晶態材料與抗體類和疫苗類等生物藥結合,對多克隆抗體和廣泛市售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阿達木)進行了“包裹”,通過反復測試,最終篩選出適用於生物藥的新型晶態材料保護策略,並對該新策略的安全性和保護性能進行了多方面測試。

  結果表明,在模擬的各種極端環境條件下,被保護的藥物仍然保持其結構和活性:加熱、酸鹼、有機溶劑、壓力等測試下,生物藥都保持了近90%以上的生物活性﹔在4攝氏度到50攝氏度不斷變溫環境中保存2個月,生物藥仍然保持其活性。這一實驗結果証實了團隊開發的新策略在生物制劑常溫長期儲存運輸方面的巨大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策略的巧妙之處在於新型晶態材料保護殼——“分子盔甲”可以在生物藥使用前通過一種極其簡便的方式完全去除,不會隨藥物進入人體,相較於傳統添加穩定劑,使用“分子盔甲”大大提高了新型生物制劑的安全性。

  喬杉介紹,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抗體藥物和疫苗等其他生物制劑的制備、儲運與使用提供一條新途徑,並且為便攜式新型生物制劑劑型的開發探路。

  “如果可以擺脫全程冷鏈,或將大大降低疫苗等生物制劑的生產運輸和使用成本,同時也能極大拓寬生物制劑的使用范圍。這對於偏遠地區以及災害、戰地等極端情況下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案。”喬杉說。

(責編:趙超、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