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發布《電子商務法》三周年影響力報告及十大電商案例

2021年09月03日09: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近日,由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共同主辦的“《電子商務法》頒布三周年暨電子商務營商環境建設與平台企業合規經營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發布了《<電子商務法>頒布三周年影響力報告及十大電商案例》。

十大案例從《電子商務法》頒布至今產生的判決中精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案例,包括電商主體類型、服務協議與交易規則、平台治理與平台責任、平台知識產權保護、不正當競爭與數據權屬爭議、個人信息保護和新型電商規制七大類型。這些案例曾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法院相關分析、論証以及判決結果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導向作用。

案例一、小程序第一案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平台屬性

“通知-刪除”規則應建立在網絡服務提供者具有控制侵權內容並可以精確刪除的基礎上。被告公司提供的是小程序架構與接入的基礎性網絡服務,小程序內容均存儲於開發者服務器上,該服務具有無差別性、技術性和被動性等特點,其性質不屬於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或者搜索、鏈接服務,故小程序服務提供者,應不適用“通知-刪除”規則。

案例二、“超前點播”第一案

——平台經營者不得單方面變更合同

平台經營者與用戶間的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在沒有無效事由的情況下,自可有效約束二者,平台經營者不得單方面更改相關條款﹔即便平台在協議中設定了單方變更權,但仍受到《合同法》中公平原則、格式條款以及《電子商務法》中協議修改等規范的制約,平台經營者依然不得通過單方面更改協議而不公平地、實質性地侵犯用戶權利。

案例三、首例消費者因檢索服務狀告電商平台違約案

——電子商務平台算法歧視的司法審查思路

本案確定了在審查電商平台檢索服務的算法時應充分考慮電商平台的功能定位、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等因素,並得出電商平台在精確匹配程度上應低於搜索引擎的標准。同時肯定了電商平台在提供檢索服務時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在個案審理中,即要考慮到消費者對平台推薦結果的依賴性進而嚴格審查檢索算法的合理性,也要充分尊重電商平台的自主經營權。

案例四、濫用七天無理由規則退換貨案

——平台對濫用權利的用戶停止服務的格式條款有效

“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了消費者退貨權,但不代表其可以濫用該權利。消費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退貨行為,構成權利濫用,平台有權利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平台規則對濫用權利的用戶作出管理性措施。

案例五、“極限第一人”墜亡案

——直播平台的安全保障義務

目前能否將有形物理空間的安全保障義務擴張到無形網絡空間,適用網絡侵權責任的內容來確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安全保障義務,尚存爭議。但是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應當進行必要的規制。在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能夠歸責的情況下,不必擴大解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的適用范圍。

案例六、同業競爭者惡意投訴案

——知識產權惡意投訴的認定

本案系因通知錯誤造成平台內經營者損害引發的糾紛。本案從投訴行為主體、權利憑証、收到原告律師函后拒不撤回投訴等行為綜合判定被告通知錯誤,且主觀上具有過錯。財產損失方面,本案考慮了網絡店鋪因平台處罰產生的訪問流量流失、用戶粘性減弱、搜索降級等無形資產損失,以及為恢復原狀產生的支出等因素。此外,也需要考慮到因網店經營期間能否產生利潤,受到交易價格、交易對象等眾多因素影響,利潤損失並不具有確定性和可預見性。

案例七、首例涉平台數據權益認定不正當競爭案

——平台經營者對數據資源整體享有相應權益

數據資源整體系平台經營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經過長期經營積累聚集而成,該數據資源能夠為平台經營者帶來商業利益與競爭優勢,平台經營者對於平台數據資源整體應當享有數據權益,破壞性使用該數據資源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案例八、“共享賬號”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平台賬號分時段出租構成不正當競爭

本案是司法實踐對日趨普遍的“共享賬號”行為的第一次回應。該案對以“合法使用”為名出租會員賬號的行為給予了否定性評價,認為被告通過“流化技術”分時出租會員賬號的行為是在侵害視頻網站會員收入與用戶流量的基礎上為自身牟利,不具有正當性,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案例九、法學博士訴某短視頻平台案

——平台經營者應合理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該案顯示了互聯網時代下,自然人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保護與平台對大數據的利用之間的緊張關系。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網絡場景不同,使用的技術和產品運行邏輯不同,行為的性質就可能不同,需要根據具體場景進行謹慎分析和判斷。本案法院的裁判思路強調審慎、實質地判斷是否構成侵犯個人信息權益,在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的前提下肯定了大數據利用的合規性,強調保護缺乏個人信息控制力的信息主體的同時也反映了信息使用方從保護信息主體權利的角度合法合規地設計產品模式、開發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案例十、GUCCI腰帶真假案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合法性的認定

本案中,法院根據跨境電商平台提供的海外購買流程和相關憑據、進口貨物報關單、知識產權備案信息等証明案涉商品具有合法來源的証據,認定案涉商品來源合法,肯定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合法性。該案對規范跨境電商行為具有重要意義,也提示電子商務經營者應按照《電子商務法》第二十六條,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確保產品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責編:羅知之、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