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循環經濟如何助推實現“雙碳”目標?專家給出答案

人民網記者 李楠樺
2021年09月27日14:0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循環經濟強調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能為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貢獻。”近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華在2021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介紹,循環經濟有助於從源頭上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脫鉤,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解振華表示,發展循環經濟為降低碳排放提供可行路徑,有的已得到實踐驗証。如工業余熱循環利用項目、生物質廢棄物發電項目、水泥等工業過程減排項目等,已納入清潔發展機制(CDM)﹔建筑垃圾制備低碳預拌混凝土、余能回收利用、非碳酸鹽原料生產水泥、水泥生產中增加混材、生物質熱電聯產、秸稈生產人造板等已納入CCER方法學備案清單。“2020年,我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共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億噸。發展循環經濟為保障資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撐,還為擴大就業提供產業載體。”解振華說。

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來,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均擁有資源量有限,資源循環利用具有戰略性意義,要由無廢城市試點走向無廢社會。“無廢並不是沒有廢物,而是廢棄物源頭減量化和高比例的資源化利用,是循環發展的典型內涵。”

如何從無廢城市到無廢社會,助推實現“雙碳”目標?杜祥琬建議,第一,減少填埋,增加分類后資源化利用﹔第二,增加可再生能源或生物質能源﹔第三,發展廢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的回收、再生利用﹔第四,應對能源轉型的新問題,重視風力發電葉片、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電動車電池回收利用等問題。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指出,新的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可以用四個“前所未有”來認識,即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響熱烈前所未有、困難挑戰前所未有。

他表示,下一步工作要繼續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是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同時,要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加快建立有利於碳達峰、碳中和的制度框架﹔加快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法》,推動碳排放權交易條例盡快出台﹔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加快建立與碳達峰、碳中和及國際履約相適應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監測、統計、核算和報告制度﹔研究推動低碳示范城市創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以及碳中和相關試點示范,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模式。

“要強化監督考核,將‘十四五’碳強度下降18%的約束性指標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將‘雙碳’有關工作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陸新明說。

(責編:李楠樺、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