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信用培植”助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

—湖北省深化信用體系建設調查

—湖北省深化信用體系建設調查
2021年11月10日08:37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信用培植”助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

良好的信用解決了企業汽車傳感器邁向智能化的資金缺口,讓武漢神動汽車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步入發展快車道。圖為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 本報記者 柳 潔攝

湖北銀行宜都支行客戶經理指導民營企業規范財務運行體系。朱燦義攝

“缺信用”“缺信息”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加強金融法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基礎作用?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深入湖北調查發現,通過搶抓政策機遇,積極搭建企業征信平台等措施,當地探索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同時加大企業信用培育和信用修復力度,構建投放配套新機制,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沒有可抵押資產”“現金流規模達不到要求”“公司成立時間太短”……一些中小微企業到金融機構融資時,常常被這些理由拒之門外。怎麼辦?能不能讓信用插上“金”翅膀?今年5月,湖北省金融領導小組印發了《湖北省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信用培植工程方案》,力爭每年幫助1000家以上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半年過去了,湖北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情況如何?記者近日一探究竟。

為小微企業“精准畫像”

“由於小微企業與生俱來的弱質性,按照傳統的信貸原則和標准,較難獲得金融支持。隻有通過創新金融渠道與模式,降低金融門檻,才能提高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湖北銀保監局局長劉學生告訴記者,創新金融渠道和金融模式的重要依據就是“信用”。

劉學生分析說,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缺信用信息”,其實不是因為企業自身沒有信用信息,而是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門,使得銀行難以及時全面掌握,無法為小微企業“精准畫像”,從而影響對企業的融資決定。企業也因為沒有與銀行往來,無法獲得相關金融服務信息,造成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

“全省九成多小微企業是貸款白戶,從未獲得過貸款。”記者從湖北省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信用培植工程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湖北小微企業總數超過150萬戶,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從貸款覆蓋面來看,獲得貸款支持的中小微企業僅有13萬戶,不到中小微企業的10%。

其中,納稅信用成為衡量企業信用的一項重要指標。“2020年開始,湖北省全面實行納稅信用修復制度,納稅人發生19種辦稅時容易‘踩線’的輕微情節,或未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納稅信用失信行為,在主動糾正、消除不良影響后,可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納稅信用修復。”湖北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處長王士恆告訴記者。

“納稅信用修復是有限度的,並不是簡單的‘洗白’。”王士恆介紹,納入稅收黑名單的企業是不能修復的,並且修復具有時效性,信用修復越早,信用損失越小。

“修復的不僅是信用,還幫助企業破除市場競爭‘卡脖子’難題。”近日,湖北華翱新型板業有限公司憑借A級信用拿下今年的第30筆合同,公司總經理曾勇十分欣喜。

湖北華翱新型板業有限公司曾屢屢在簽訂合同的關頭,因信用等級由A級降為B級被對方拒絕。“起初,我們沒當回事。”曾勇坦言,原本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自己產品好,不怕沒市場。直到幾次競標,皆因“納稅信用A級”的硬指標而敗北,才引起重視。在他們承諾整改並申請啟動信用等級修復程序后,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和公示,15個工作日內順利將信用等級恢復為A級。“真沒想到這麼快!也沒想到修復后立竿見影!”經曾勇初步測算,預計今年能實現1.2億元銷售目標。

記者了解到,今年前6個月,湖北省稅務部門向銀行提供13.93萬戶次企業納稅信息﹔全省有2.53萬戶小微企業獲得3.46萬筆“銀稅互動”相關產品貸款,貸款金額207.3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61.17%、61.13%和66.52%。

“我們正持續加強與銀保監部門、銀行的合作,延伸‘以稅促信、以信換貸’內涵,強化小微企業金融供給,打通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貸不到款這一‘堵點’。”湖北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鐘油子表示。

“信用培植”解決卡殼問題

“3000萬元銀行貸款已經到位,企業正在滿負荷生產。”這幾天,在湖北宜都化工產業園的華昊新材料新廠區,公司董事長林福平日夜盯在車間。

華昊新材料於2019年整體搬入宜都化工產業園。新廠區,大投入,資金缺乏問題很快凸顯,林福平找到武漢農商行宜都支行,希望融資2億元。

“華昊前期與銀行打交道不多,相關貸款手續不完善,且申請金額較大,獲批很困難。”武漢農商行宜都支行行長潘芬說。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武漢農商行宜都支行對華昊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信用培植”,幫助他們完善相關貸款手續,並採取按投產進度授信的方式,最終順利辦理了貸款。

宜都友源實業的情況與華昊新材料類似。起初,他們計劃將園區230畝土地全部建成廠房,申請貸款3億元,沒有獲批。湖北銀行宜都支行“對症下藥”:指派專人幫助企業完善財務制度,建議企業縮小投資規模,降低貸款額度。很快,7000萬元授信發放到位。

“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前期的財務管理體系並不太規范,走了很多‘冤枉路’。多虧湖北銀行宜都支行開發引入了新的財務管理系統,讓我們實現融資大提速。”友源實業董事長黎孔富對記者說。

對於華昊、友源這種市場前景好、信譽好卻有融資“缺項”的企業,宜都創新提出“信用培植”概念:為企業列信用輔導清單,交給職能部門及銀行,逐項輔導,在企業達到信用融資條件后提供融資。今年3月,宜都11家銀行分別與11家企業簽訂授信協議,實施重點培植授信。同時,人民銀行宜都支行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聯合協商機制,企業融資哪個環節“卡殼”,就立即幫助解決。

銀政企合作解決融資難,並非隻做減法。宜都玉露茶葉前期隻申請貸款50萬元,建行宜都支行經過考察,認為企業成長迅速,且是惠農產業,將授信增至200萬元。

“企業信用培植既重結果,更重導向。”宜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龍頂泉介紹,自“信用培植”啟動以來,該市11家銀行已放款3198萬元,擬准備審批和發放1.01億元。“今后會有更多企業進入‘信用培植’名單,真正讓金融活水助力宜都高質量發展。”

宜都市的“信用培植”只是湖北信用培植工程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湖北銀保監局依托“百行進萬企”系統,自主從稅務部門篩選出全省18.57萬戶納稅信用評級B級以上的小微企業並將名單嵌入系統,根據企業開戶銀行信息逐一為企業確定對接銀行﹔還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電話、短信、微信以及上門走訪等方式聯系對接企業,及時了解企業融資需求﹔並推進“系統監測”,實時掌握對接支持相關情況,根據企業需求有針對性指導銀行機構優化金融服務。

“開展信用培植工程,就是要建立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長效機制,構建支持創新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金融服務平台。”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林建華告訴記者,他們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解決融資中的煩心事。

據林建華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湖北省共推薦融資難、融資貴企業832家,初步達成貸款意向金額20億元,平均貸款利率約為4.67%。

加強信用信息體系建設

“不用抵押,我在手機上領到了50萬元貸款。”鄧宇宏是武漢宏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法人,去年受疫情影響,收款賬期拖長,備用資金緊張。經過稅務大數據查詢,這家公司一直按時納稅,信用等級較高。武漢農商行全程線上操作,僅用時數分鐘,客戶就獲得了較高授信額度,當天辦理當天到賬,解了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鄧宇宏使用的金融產品是由武漢農商行與稅務部門共同開發的“漢銀·稅e快貸”,能將企業的納稅信用與融資信用快速打通,並依托聯合信用體系,對中小微企業信用精准畫像。

“足不出戶,隨用隨貸,且利息非常優惠。”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李樺說,依托武漢市“漢融通”平台,“漢銀·稅e快貸”支持的中小微企業集中所在行業達1382個,佔武漢市全部納稅行業的85%。

“企業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是內生動力,政府部門增信是外部培育。如今,政銀企攜手,通過‘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數據賦能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李樺告訴記者,他們通過集成企業涉稅、市場監管、征信等多維數據,對客戶全方位經營動態畫像,創新推出“漢銀·稅e快貸”等一系列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小微企業無需抵質押即可在網上自助融資,享受秒級放款、最高借款額度100萬元的融資體驗。

去年,湖北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台啟動建設。目前,該平台政務數據匯聚庫、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子平台等“一庫三平台”建設已完成,初步歸集274萬戶企業登記注冊、納稅、不動產、融資擔保等信用信息。武漢、襄陽、宜昌等11地也先后建成當地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其中10地已實現與省級平台的數據對接。

“利率低的產品是我的首選。”宜昌一葉知香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斌在宜昌網上金融服務大廳選擇了基礎利率的“雲e貸”貸款100萬元。了解到還有針對茶農的專項貸款,年利率4.5%,王斌又貸了100萬元。不止是王斌,眾多實體經濟主體都在宜昌市網上金融服務大廳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信貸產品。

目前,湖北持續推動各地加強企業征信平台建設,建立健全涉企信用信息採集共享、信用評價、信用增進機制,加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截至6月底,湖北省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入駐機構254家,發布金融產品1089項,累計支持銀企對接融資近2000億元。

其中,武漢市“漢融通”平台通過匯集政務部門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和風險模型,創新推出線上“301”融資模式,即“三分鐘申貸、零人工干預、一秒鐘放款”。武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長劉立新告訴記者,該平台具備“融資對接、信用評價、企業可持續經營評估”三大功能。目前,武漢已有26家銀行入駐,上線展示270多項融資產品,幫助企業獲得融資1138億元。

宜昌市網上金融服務大廳則整合宜昌智慧城市大數據及互聯網政務優勢資源,用政務數據為企業畫像增信,推出全線上創業擔保貸等快捷貸款產品,暢通銀企對接渠道,累計支持小微企業融資180多億元,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超過70%,企業融資獲得感明顯增強。

荊門市的“荊E融”平台依托政務雲歸集稅務、法院、社保等11個部門2686萬條涉企信息,實現對轄內企業全方位信息展示和信用畫像,為銀企融資對接提供信用信息支持,累計支持小微企業貸款390.3億元。

與此同時,一座以“農村信用工程”為基礎的信用“大堤”也在逐步構建。記者從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和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了解到,採取“企業+農村”共建方式,依托企業信息數據庫,他們搭建起覆蓋全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據庫,歸集戶籍、資源使用權、財政補貼等信息,已初步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18.4萬戶。

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助力下,截至7月末,湖北省涉農貸款余額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農村貸款余額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在荊楚大地上,信用體系建設正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金”翅膀。

(責編:羅知之、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