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經濟新觀察”系列報道二
錨定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發展交出精彩答卷。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1至10月,我國進出口總額31.7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1至10月,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4.0%、40.2%、51.9%,新動能快速成長……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1年經濟工作,並指明了明年經濟發展的方向。
多位專家學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展望未來,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開局之年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成色好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人流不息。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11月的上海,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四葉草”內,經貿盛宴吸引八方來客。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是洞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本屆進博會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
開局之年,動力穩健。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持續釋放,助力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看消費,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需求結構持續改善。
看投資,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九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紛紛亮相。制造業的穩定發展,帶動了投資的持續恢復。數據顯示,1—10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2%,制造業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7.1%。
看外貿,12月7日8時45分,滿載貨物的X9216次中歐班列從鐵路金華南站啟程,駛向烏茲別克斯坦。這標志著今年以來金華中歐班列開行滿600列,年度開行數量再創新高。今年以來,對外貿易量增質升,結構繼續優化。1—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31.7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創歷史同期新高。利用外資快速增長,質量不斷提升。1—10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431.5億元,同比增長17.8%。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展望未來,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將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放在突出位置,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宏觀政策“精准滴灌” 市場主體創新步伐更堅實
開局之年,我國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5億戶,各類市場主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這背后離不開宏觀政策的“精准滴灌”。
今年以來,為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壓力,一系列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落細。
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元。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撥付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0億元﹔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延續至年底,為市場主體提供金融活水。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准、合理適度,減稅降費持續推進,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政策紅利對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助力市場主體創新步伐更堅實。
3月,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9月,優惠政策再加碼,企業可以提前享受前三季度加計扣除優惠。
當前,我國已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廣大市場主體正將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提升了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要發揮宏觀政策調解作用,讓政策紅利切實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賦能。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開局之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明確方向﹔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面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區域發展結構不斷優化,為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力。
為海南“量身打造”22條“特別措施”﹔正式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出台實施﹔消博會、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等陸續舉辦……高水平對外開放,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21年,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今天的中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重塑合作競爭優勢,在為自身贏得發展空間的同時,積極與世界共享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多位專家表示,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然而,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展望2022年,要主動對標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繼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我國經濟發展優勢,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馬曉河認為,站上新起點,在現有宏觀政策“積極+穩健”組合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可適當寬鬆一些,穩健的貨幣政策可保持中性偏鬆一些,將“寬和鬆”的部分主要用於支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此,要優化投資結構,公共投資要向補短板、強民生傾斜,向培育未來潛在增長力投資傾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趙福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新的發展階段,要構建形成新發展格局,可以從自貿試驗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高水平開放平台著手,打造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示范和樣本,為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經驗借鑒。
相關閱讀:
“2021中國經濟新觀察”系列報道一:以高水平開放促高質量發展 開放型經濟躍上新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