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國家外匯管理局持續強化企業匯率風險管理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1年12月31日15:1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今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以下簡稱外匯局收支司)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盯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匯率風險管理工作,幫助企業更好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助力實體經濟行穩致遠。

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來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同比增長67%,推動企業套保率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達到21.8%,企業匯率避險意識增強,風險中性經營理念逐漸提升。

深入基層調研 加強宣傳教育培訓

一直以來,外匯局黨組高度重視匯率風險管理工作,今年5月19日,外匯局有關領導帶領收支司有關人員赴中信銀行總行調研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情況,並與中信銀行杭州、南京、廣州、鄭州、濟南5家分行的負責人進行交流,了解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現狀和政策建議。

與此同時,外匯局各分局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或實地走訪等形式,開展“一對一”上門服務和調研,形成了以機關帶系統強化匯率風險管理的工作機制。

例如,外匯局甘肅、青海、海南、雲南、廣西等分局建立重點企業名錄,指導銀行建立聯系機制﹔外匯局吉林分局在外匯局行政審批服務窗口設立匯率風險管理咨詢服務台﹔外匯局湖南、寧夏分局指導銀行設立專項服務窗口,搭建銀行和企業關於匯率避險需求的咨詢和反饋渠道﹔外匯局江蘇、青島分局利用大數據畫像,對企業信用和避險情況進行精准分析……

為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匯率風險意識,外匯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專欄,發布系列短視頻及宣傳文章解讀匯率風險中性理念,闡釋外匯衍生品交易案例,分享各類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經驗。同時,外匯局加強和人民銀行、國資委、商務部等部門的協作,在宣傳、培訓和政策支持上形成合力。

此外,外匯局各分局也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網銀APP等發布宣傳圖文和視頻,運用紙媒、銀行網點、展會、業務窗口、宣介會等渠道。例如,外匯局湖北、湖南分局分別自主開發“國際收支隨身行”APP和“外匯政策直通車”微信小程序﹔外匯局山東、上海分局梳理編寫了產品手冊……

支持銀行豐富產品 拓寬服務渠道

業內人士認為,外匯衍生產品專業性強,人員培養周期較長,盈利水平比較低,部分銀行不願投入過多資源,導致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裡”沒有完全疏通。

為此,外匯局開展銀行匯率風險中性管理評估,引導銀行不斷加強人員專業化培訓,提升分支機構的展業能力,有效擴大衍生產品服務的覆蓋面,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和定制化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同時,在外匯局收支司的指導下,很多分支機構搭建起銀企對接交流平台,精准服務企業合理避險的需求。

例如,外匯局江蘇、青海分局推動符合條件的銀行申請衍生品業務資質,指導銀行簽訂合作遠期,拓寬服務覆蓋面﹔外匯局福建、陝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局鼓勵銀行推出小幣種匯率避險產品;外匯局湖北分局指導銀行在省電子口岸運行服務中心線上平台設置服務專欄,拓寬對客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渠道﹔外匯局重慶、江西、遼寧、河北、青島等分局指導銀行加強線上平台服務供給﹔外匯局浙江分局上線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其中“浙裡匯”外匯管理與服務模塊可便利實現銀企線上對接避險需求﹔北京外匯管理部啟用“外匯衍生品銀企對接公共服務平台”,促進銀行精准對接企業需求……

一系列舉措取得顯著成效。以“外匯衍生品銀企對接公共服務平台”為例,平台上線7個月,共響應對接企業超過1600戶,簽約落地300余戶,通過平台新獲客戶的數量佔比超過六成,其中,衍生品簽約金額百萬美元以下的企業佔比超過4成,提升了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的覆蓋面。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能夠提供外匯衍生產品服務的銀行有115家,銀行類型包括大中小型銀行、中外資銀行,基本實現全覆蓋。

服務中小微企業 降低外匯套保交易成本

小微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多的一類市場主體,貢獻了80%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服務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外匯局收支司有關負責人看來,目前,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相似性,面臨著一些問題。中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發展不確定性高,整體上抵御風險能力較低,面對匯率波動更加敏感。

為此,外匯局收支司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的支持,指導外匯交易中心減免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手續費﹔協商銀保監會加強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政策支持。外匯局各分局或轄內中心支局也積極聯系政府相關部門各方共同施策,降低小微企業外匯套保的交易成本。還有一些銀行也在研究,給予一些符合他們規定要求的小微企業一定限額的外匯衍生品專項授信額度,降低中小微企業的避險成本。

例如,外匯局四川分局會同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管部、成都市金融局、商務局完成《關於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中小微外貿企業水平的若干措施》起草工作,鼓勵中小微企業辦理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業務﹔浙江省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由外匯局浙江分局、商務廳、財政廳、銀保監局共同參與研究,出台“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支持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增信服務”政策,通過財政支持、擔保介入、風險分擔的制度設計,降低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准入門檻和成本。

此外,針對中小微企業存在的與銀行缺乏有效業務聯系等問題,外匯局收支司支持銀行與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合作,利用平台較為完整的歷史數據,為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提供服務,並積極發展線上交易服務平台,便利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詢價和交易。

“企業一定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要立足主業,理性地對待匯率的漲跌,要非常審慎地安排自己資產、負債的幣種和期限,要選擇適合自身的套保策略。”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企業要識別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看到有風險敞口后,要制定有效適用的套保策略﹔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