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

回家的路是溫暖的歸途

張文婷 李海霞  李希蒙 方彭依夢 霍亞平 王連香
2022年01月29日08: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2年寅虎春節將至。一元復始,人在歸途,春運是流動中國的溫暖象征,是人們來回的幸福距離。無論是在異鄉求學的學子,還是在外務工人員,都早早預定好回家車票,期待著與親人團聚。

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不僅面臨著集中出行的大客流量,面臨著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還要全力做好北京冬奧會的保障工作。

春運也許只是旅客手中一張小小的車票,然而這背后承載的卻是無數堅守者在崗位上的默默付出。因為他們,漫長的旅途中,有了直抵人心的感動與力量﹔因為他們,回家的路成為了溫暖的歸途。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火車站客運值班員王晹為旅客提供引導服務。 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車站供圖

天塹變通途:“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

冬日的雅魯藏布江畔萬仞壁立、寒風凌冽。清晨,當陽光洒進河谷時,群峰簇擁下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火車站又早早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中,前來購票候車的旅客絡繹不絕。在車站售票室2號自助售票機前,客運值班員王晹正在耐心地幫助一位年過7旬的藏族老阿爸購買車票,拿到車票后,老人一臉興奮,嘴裡不停地說“圖切切”(藏語:謝謝)。

2021年,隨著拉林鐵路的開通運營,“復興號”開進西藏,加查站成為這條路上最具人氣的車站,坐著復興號去拉薩成為當地百姓出行的新風尚。春運期間,日均發送旅客500余人次,幾乎是拉林鐵路其他同等級小站旅客發送量的10倍之多。

尤其是當從未乘坐過火車的牧民從四面八方涌向加查站時,工作人員們更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許多牧民不會說普通話,也不知售票機如何操作,溝通上的障礙,讓他們焦頭爛額。每天,他們無數次用手比劃講解,手把手教給牧民如何進行人臉識別,如何在自動售票機上購票、取票。

“春運客流量比車站剛開通時翻了一番,相信以后來加查的人會越來越多。”王晹說,“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現在,我們全員都在學習藏語。”

“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這曲《天路》唱出了高原兒女的期盼。如今,伴隨著飛馳的復興號列車,天塹變通途,西藏農牧民擁有的不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對未來生活越過越好的信心和底氣。

1月17日,G6737次始發前列車長檢查防疫備品。中國鐵路北京局供圖

防疫加碼:“堅守隻為你的平安歸途”

在深圳,20余名志願者將一包包裝著口罩、消毒濕巾的防疫“福”袋遞到正在候車的旅客手中,為他們送上最安心的春節祝福﹔在南寧,深藍色著裝的地勤機械師們來回穿梭在動車的車頂、空中鐵架子、地溝下,為旅客平安到家保駕護航﹔在四川,返鄉專車和鄉村客運無縫銜接的“點對點、一站式”接送服務,溫暖了返鄉游子們的心。

“前段時間有的地方出現疫情,還以為今年回不了家,沒想到政府安排專車派工作人員到浙江接我們,還把我們直接送回家,我感到特別開心。”來自四川北川縣桂溪鎮永利村的農民工尹畢軍高興地說。在新疆,春運期間的公交服務可根據乘客需求定制,靈活設計運行線路、時間,打通返鄉“最后一公裡”。

早上8點多,隨著列車在合肥南站月台停穩,艙門緩緩打開,趙娜第一個走出車廂。步履匆匆間,盡是歸家的迫切。眼看著馬上就要擁抱到久未見面的父母,卻在出站口被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攔了下來。“請掃安康碼,外省來肥人員可以去旁邊免費做核酸檢測。”趙娜馬上拿出手機並出示了已經做過的核酸檢測証明,待確認無誤后,再次張開手奔向不遠處的父母。

“這一幕自春運開始以來,我們已經見到太多太多了。”望著趙娜的背影,合肥南站綜管安保部主管夏大禹微笑說道。位於出站口的監測卡點,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座哨所,如果這個哨位失守,會給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遇到不理解的,夏大禹他們也會耐心解釋,並堅持完成工作。

在全國各地,還有無數個像夏大禹這樣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守護好別人的歸家路,就是他們的初心和堅守。

接到返鄉咨詢電話,白塔嶺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回復。 人民網記者 方彭依夢攝

返鄉不難:"你的每一步都在我心裡"

跨越千山萬水,隻為回到溫暖的家。經歷了多日的輾轉,老魏和其他兩位工友自駕踏上返鄉路。出發前,他們收到了杭州市白塔嶺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防護服、消毒設備以及疫情防控承諾書。“感謝社區工作人員在我隔離期間提供的安慰和幫助,終於可以回家了!”回憶起返鄉的一波三折,老魏感慨萬千。

今年年初,老魏來到杭州,准備年前打一份短工賺些錢,回去過個好年。不巧的是,來杭前他去過鄭州,剛好被列入中風險地區。大數據排查后,老魏的工沒打成,先去了隔離點。起初,老魏很配合防疫工作。但隔離了幾日后,老魏心情低落,便打電話給社區求助。

“接到電話后,我們聽出來他的狀態不是很好。聊了之后才知道,他覺得來杭州錢也沒賺著,在這兒隔離什麼也做不了,想到老家的小孩還在等他回去,便焦慮難安。”了解情況后,白塔嶺社區工作人員對老魏進行了安撫,每天都會打個電話過去和他聊聊天,還幫忙聯系了老魏的朋友,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總算挨過了難熬的隔離期。

“在老魏返鄉前,我們聯系了他山東老家,針對其返鄉后7天居家健康觀察等事項進行了對接。”拿到社區出具的解除隔離書,老魏心裡總算踏實了。

在杭州,像老魏這樣來務工的人有很多,白塔嶺社區工作人員說,返鄉人的每一步都讓他們記挂。“春節倒計時,為了讓返鄉人員早點回家,社區特地增設了一部工作手機,專門用來接聽半夜咨詢返鄉事項的來電。晚上社區電話打不通,就會自動轉接到這部手機上,隨時有人為返鄉人員提供幫助。”

“想家就回來”。“浙江溫度”溫暖了人心,讓每一個歸鄉的腳步得以善待。

王阿姨為自家孩子准備的“家鄉的味道”。人民網記者 張文婷攝

反向過年:“家人在哪,年就在哪”

“進站口有一位老年‘脫網’旅客,攜帶的行李較重,誰有時間提供幫助,引導旅客進站乘車?”

“我來!”早上7點多,河南安陽車站正在值班的李夢航立刻放下手中早飯頭,第一時間應答,叫上青工宋紅遠,快步向進站口走去。

“要過年了,我想去長沙看看閨女,給她帶點家鄉的土特產,可是已經三年多沒出過遠門了。閨女在電話裡和我說,票買好了,拿著身份証就能進站,現在鐵路服務都升級了。可我不會用啊,來時愁了一路!”73歲的趙大爺焦急地說。

李夢航一邊耐心地引導趙大爺到候車區候車,一邊仔細為他講解電子客票的使用流程,宋紅遠則提著老人的行李跟在后面,老人懸著的心終於平靜下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溫馨才是春節闔家團圓的象征。

今年,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響應國家倡議,選擇就地過年,同時也催生出“反向過年”這一新的過年方式。不少父母把思念“打包”在家鄉美食裡,“反向”探親兒女。

“一年到頭,孩子工作忙不能回家,我們就把‘家’搬過來,看看是不是很豐盛。”剛從山西風塵仆仆下車的王阿姨熱情地展示著她的“家”。棗花饃、炸丸子、燉羊肉.......行李箱中,滿滿裝載的都是父母對孩子最真切的愛。

“我們的到來可以讓孩子一解鄉愁,家鄉的味道也可以犒勞孩子的‘外賣胃’,在哪過年都一樣,隻要家人在身邊,就是團圓年。”王阿姨樂呵呵地說道。

家在哪兒,年就在哪兒。團圓是春節永恆不變的主題。無論方向如何改變,家人間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永不會變。 

(責編:張文婷、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