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財經觀察

監管部門通報人身保險產品典型問題 28家壽險公司被點名

2022年02月10日10:4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銀保監會網站截圖。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李彤、黃盛)近日,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了《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公布了近期在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中發現的產品設計、產品條款表述等4類典型問題,太平人壽、平安人壽等28家險企被點名。

有專家對人民網財經表示,在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1版)的執行下,問題通報正成為監管的常規性動作。此次銀保監會年初的通報,進一步明確了對人身保險有序發展的態度和監管尺度。

劍指4方面問題 28家壽險公司被點名

《通報》指出,個別公司產品管理粗放、風險合規意識淡漠,部分歷史產品條款中有關於滿期金累積生息賬戶相關表述,所涉及的負債管理和利率厘定等問題存在嚴重風險隱患,易造成“剛性兌付”預期。

在《通報》發布的內容中,圍繞產品設計問題,一是既往症定義不合理,新華人壽、上海人壽、幸福人壽、中銀三星報送的4款醫療保險,條款約定合同生效日前未經醫生診斷和治療的症狀屬於既往症,缺乏客觀判定依據,易引發理賠糾紛。二是現金價值計算問題,華匯人壽、信泰人壽、東吳人壽、國聯人壽、弘康人壽、天安人壽、太平人壽報送的8款產品,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存在長險短做風險﹔愛心人壽報送的2款終身壽險,現金價值計算使用的利率不一致。三是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問題,海保人壽、和泰人壽、橫琴人壽、華貴人壽、信美相互人壽、小康人壽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

圍繞產品條款表述問題,主要是條款表述不嚴謹和條款表述不合理問題。比如,人保壽險的某疾病保險,條款中關於極重度惡性腫瘤的相關表述與行業《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不符﹔恆安標准報送的某短期醫療保險,條款中關於續保的表述不符合監管規定,存在較為嚴重的誤導隱患﹔英大人壽某疾病保險,條款中關於身故保險金申請材料的規定不合理,易引發理賠糾紛。

圍繞產品費率厘定問題,一方面是費率厘定不合理,太保壽險、平安人壽、百年人壽、天安人壽、太平人壽報送的7款醫療保險,費率厘定年齡區間跨度過大,存在不公平定價風險。另一方面是費率厘定缺乏定價基礎,民生人壽報送的某疾病保險,保險責任過於單一,缺乏定價基礎。

此外,還包括產品報送材料不規范等問題。比如,陸家嘴國泰、太平洋健康報送的3款健康保險,加費表作為單獨材料報送,未包含在費率表中﹔平安健康報送的2款醫療保險,存在備案材料不齊全、上傳錯誤等問題﹔平安人壽報送的某兩全保險,精算報告中假設投資收益率填寫錯誤。

多次通報問題 保持監管高壓

人民網財經初步梳理,在2018年,銀保監會通過發布《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明確了人身保險產品的產品條款設計、產品責任設計、產品費率厘定、產品精算假設、產品申報使用管理五個環節的52條禁令,並對違規開發產品、產品設計異化、損害消費者利益等行為進行嚴查。

對人身保險產品通報制度則是建立於2019年。當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公告表示,建立人身保險產品通報制度,定期通報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中發現的行業共性和個性問題,督促行業認真整改。

此后的2019年、2020年兩年內,中國銀保監會先后多次通報了人身險產品問題。同時,中國銀保監會也在2021年1月20日印發新版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覆蓋了產品條款、產品責任設計、產品費率厘定及精算假設、產品報送管理四項內容共73條。

對此,業內人士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在2022年初對人身保險產品問題進行通報,有助於保險企業更好理解行業發展理念,做好風險和合規管理,提升產品效率。當前,人身保險產品方面主要關注兩大類風險,一是產品設計和定價帶來的保險企業經營風險的累積,包括風險發生率、費用率、退保率、利率假設等的不合理﹔二是條款表述或內容不當,可能帶來銷售誤導和消費糾紛的風險。這兩大類風險也貫穿了2019年以來中國銀保監會歷次問題通報。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保險企業應當制定切實有效的產品設計風險把控和審核流程,落實總精算師和合規負責人的責任,把產品問題風險消除在產品設計階段。

針對下一步監管重點,銀保監表示,將重點在意外傷害保險、互聯網人身保險、非重大疾病類產品使用新重疾定義等方面,對各公司產品開發、銷售等行為進行持續監測,堅決打擊違規開發保險產品、產品炒停、誤導宣傳等行為,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對公司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責編:王仁宏、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兩部門: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申佳平)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十四五”時期,基本建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較完善的政策、標准、市場和監管體系,構建以能耗“雙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制度為引領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機制。 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
四部門: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申佳平)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戶垃圾計量收費,探索居民用戶按量收費。 “環境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是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