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銀行保險業支持春耕備耕 確保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田間地頭”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2年02月18日15: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冬小麥預計2月下旬開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進入田管高峰。

一直以來,高標准農田建設、良種繁育、農機裝備、糧食流通收儲加工……農業生產全鏈條都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

2月17日,在銀保監會召開的第280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湛東升,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張青鬆,中國農業再保險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郭莉分別介紹了金融支持春耕備耕的舉措。

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 加大信貸支持春耕備耕力度

“計劃今年發放春耕備耕相關貸款1500億元,糧食重點領域貸款1000億元以上。”張青鬆表示,全力保障春耕備耕的信貸供給,聚焦種糧大戶、農機農資生產供應、糧食加工流通、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足額保障各地春耕備耕的信貸需求。

湛東升表示,截至今年2月10日,農發行共發放春耕備耕貸款700億元,同比增加421億元。今年,預計農地貸款投放將不低於1000億元,投貸聯動支持種業振興200億元,支持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供應貸款投放不低於200億元,“菜籃子”工程貸款投放不低於200億元。

同時,銀行在貸款利率上給足優惠,在期限上適度延長,為農業生產提供長期低成本的信貸支持。“今年我們聚焦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在利率上給予對客利率和內部定價雙重優惠,在期限上對納入省級(含)以上‘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貸款期限適當延長,對列入今年全國1億畝高標准農田任務的項目傾斜力度更大。”湛東升表示。

實際上,信貸的量增與利率的優惠離不開金融科技創新。“農行運用金融科技讓廣大農戶在手機上可以自助申請小額可循環運用的‘惠農e貸’,目前已惠及近500萬農戶,力爭今年全年累計投放7000億元以上,余額增長1000億元以上。”張青鬆介紹,大力推廣手機銀行鄉村版,不斷豐富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場景金融,助力春耕備耕駛上科技快車道。

“我們結合各地區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廣高標准農田建設投融資創新,運用‘產業+’‘供應鏈+’等模式,實現對產業鏈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有效緩解項目融資困境。”湛東升說。

加大金融投入 助力耕地保護和高標准農田建設

土地是萬物之源,耕地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是服務“藏糧於地”戰略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

“2021年農發行累計發放農地貸款1448億元,貸款增速78%,投放力度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農發行農地貸款余額達3300億。”湛東升表示,圍繞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全面提升,農發行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東北黑土地保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通過金融服務加快提升耕地基礎地力。緊盯國家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設1億畝高標准農田的目標任務,大力支持耕地建設,破解土地資源約束,增加耕地產出。按照“倒排工期加快推進,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的要求,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湛東升指出,農發行提出了耕地保護提升、農地綜合整治、農地產業振興、農地生態服務、農地制度改革、農地新型抵押等6大支持路徑,針對高標准農田建設和耕地保護項目投資回報低、周期長、擔保資源不足的特點,最大限度給予利率優惠,適當延長貸款的期限,擴大業務授權,保障了項目用款需求和建設任務落地。

“農行圍繞國家2022年新建1億畝高標准農田任務,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因地施策創新增加金融支持。”張青鬆介紹,深化與水利部合作,完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專項政策,加大國家水網骨干工程,172項及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金融服務力度。對符合監管要求的灌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等優先准入,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助力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農業再保險保障 發揮“穩定器”作用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讓農業保險更好地走進農戶、惠及農民,對穩定農業生產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的風險管理和風險保障的功能,農業保險越來越成為我國強農、惠農、富農的重要內容。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將積極發揮農業再保險分散農業大災風險的作用,筑牢防風險底線,全力支持春耕備耕。”郭莉表示,截至2月16日,中國農再為226萬次的農戶提供超過950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障,支持農業保險行業承保了6.4億畝耕地,12.6億頭畜禽,2.9億畝森林。

郭莉介紹,今年春耕開始前,中國農再已提前安排好2022年風險保障,與全部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簽署風險分擔協議,對春季生產投保農險的農戶一次性承擔其全部農險損失的20%,支持承保機構為春季農業生產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預計提供風險保障達到1萬億元以上。針對今年春季部分地區可能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發生春旱的情況,中國農再將緊盯農業保險大災風險,通過再保險的調控功能,完善大災風險保障,優化風險分散機制,擴大保險保障能力。

“我們正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以公司‘約定分保業務信息系統’為起點,建設全國農業保險數據信息系統,支持有關方面和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及時掌握春耕春種情況,全面助力提升春耕備耕服務效能。”郭莉表示,加強與承保機構業務合作,引導承保機構發展更高保障的農險業務,支持承保機構加大春耕保障類產品創新力度,落實有關監管要求,配合農業保險政策的落地實施,為金融保險服務春耕備耕作出應有貢獻。

(責編:楊曦、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