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經濟溢出效應”系列報道三:
科技冬奧推動產業創新突破 智慧成果加快“飛入百姓家”
賽場內,北京2022年冬奧會精彩紛呈﹔賽場外,冰雪運動熱情高漲,冰雪消費火熱升溫,冰雪產業在低碳技術、數字科技的驅動下正蓬勃發展。乘著冬奧會的東風,人民網推出系列報道,從多角度闡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展現冬奧+、冰雪+的強大的經濟溢出效應。
破紀錄了!
又破紀錄了!
自冬奧會開賽以來,“冰絲帶”裡幾乎每一枚金牌成績都打破了奧運紀錄。
“科技的潛力令人驚嘆,北京冬奧會在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這種潛力。”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北京冬奧會,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是對“科技冬奧”的最好詮釋。更加可貴的是,這些科技成果,將在后奧運時代“開枝散葉”,讓更多普通人享受冬奧的“智慧遺產”。
國家速滑館。人民網記者 郝帥攝
奧運賽場綻放“科技之光”
“這是我滑過最棒的場館!”2月6日,刷新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奧運會紀錄的瑞典選手范德普爾在賽后感嘆。
作為冬奧歷史上第一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冷技術的速滑館,這塊“最快的冰”不僅能精准控制賽道冰面溫差,同時也讓場館碳排放量接近於零,成為“最環保的冰”。
從場館建設到賽事保障,“科技冬奧”為運動員帶來更好、更公平的競技體驗。在短道速滑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以0.016秒的優勢摘金,賽場上的計時系統可以精確到毫秒。
賽場之下,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正體現在冬奧的方方面面。在開幕式上,通過5G+8K視頻技術直播,為因疫情不能到場的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感官盛宴,切身感受科技奧運之美。在冬奧村,運動員的房間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智慧餐廳的機器人主廚,可以實現24小時的點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動化服務。
奧運會發展到今天,比拼的不僅是體育技能,也是在比拼科技進步。北京冬奧會,作為一場世界級的體育盛事,各項尖端科技“百花齊放”﹔同時,這場全民共享冰雪的盛會,成為中國科技向世界展現實力的絕佳舞台。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楊磊攝
科技冬奧推動創新突破
“我負責精不精彩,航天負責成不成功。”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在一次彩排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驚艷了世界,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開幕式流程“零失誤”的完美呈現,背后是航天技術的支持。而開幕式上令全球觀眾贊嘆不已的主火炬台、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則是由中國企業京東方自主研發設計。
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北京冬奧會眾多“黑科技”的背后,是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科技冬奧”是廣大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科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專家解釋,“科技冬奧”專項是針對冬奧中涉及到的領域內共性技術難題,聚集全國優勢力量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給一筆經費。要求立項時就必須回答:有沒有解決國外有、國內沒有的技術?國內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有沒有解決冬奧會場館建設史上碰到的獨一無二的難題?必須很好地滿足上述一條或多條標准,才有可能立項。
“科技冬奧”雖是一場准備充分的戰役,但實現起來並非易事。在最高海拔兩千余米的延慶賽區,天氣環境惡劣,之前是無水、無路、無電、無通訊的“四無”區域,信息網絡建設難度極大。其中賽時關鍵信息和辦公通信功能的奧運信息網絡(OIN網絡)由聯通數科負責建設。項目建設期間,“90后”OIN網絡主管楊漢昭每天往返30公裡山路,自帶方便面和燒餅面包充飢,遇到極端天氣甚至步行5公裡盤山路將設備人力搬運上山。他說:“冬奧會是國之盛事,一點錯也不能出,我們一定要保証賽時網絡完美運行。”
“科技冬奧”詮釋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孫毅表示,借助冬奧平台,真正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受到關注,有利於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攻關、提升研發能力。
“同時,多項破解傳統痛點的數字應用形成的震撼效果,將吸引更多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創造新價值。”孫毅說。
智能送餐設備上菜。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攝
智慧成果釋放“溢出效應”
“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正走在推廣應用的路上。”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表示。
據悉,冬奧期間,200多項技術先后測試,涉及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其中有4項技術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項技術是在冬奧會首次使用。
在不遠的未來,這些科技成果將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京張高鐵智能創新成果已經在其他鐵路上部分應用了。”京張高鐵智能化服務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課題二負責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建軍介紹。
為迎接冬奧,京張高鐵全面升級為“世界首條智能高鐵”。在服務方面,開通了英文票務、計次票和定期票、人工遠程協助售票系統、全線5G高清轉播和智慧觀賽、旅客無接觸出站等特色功能﹔在安全運行方面,構建了高鐵運營安全大數據平台、智能化安全運行技術、視頻監控和風雨雪及異物監測平台等。馬建軍預計,這些共性技術,將很快在全國鐵路推廣。
此外,據介紹,8K節目、8K頻道及8K屏幕,正在走向公眾。雲轉播這項新型的轉播模式,未來也將更多服務各項大型活動。氫燃料大巴在延慶、張家口提供賽時交通服務保障,賽后將繼續用於城市運行。由秸稈、玉米等原材料制作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全面用於冬奧會餐飲服務,未來必將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還有其他眾多的智能化服務,未來都將成為大眾生活的組成部分。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王磊總結道,“數字媒體、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的科技成果,都會成為重要的、寶貴的奧運‘遺產’,在賽后進一步推廣應用,繼續惠及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冬奧經濟溢出效應”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