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北京銀保監局連發三條風險提示,這些“坑”你踩過嗎?

2022年03月15日14:3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零門檻”“無抵押”“零利息”,這樣的網絡貸款可信嗎?投資理財一定能讓“養老錢”保值增值?代理投訴”“代理退保”“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代理維權”服務靠譜嗎?今日,北京銀保監局連發三條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學生遠離校園不良網絡貸款侵害,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四類“投資誤區”,提示廣大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維權”陷阱。

理性消費不亂貸 美好青春不負債

隨著開學季到來,大學生們的消費需求高漲,一些不良網貸趁虛而入,如果不注意辨別容易上當受騙,致使個人資產和信譽受損,甚至因惡意催收導致嚴重后果。北京銀保監局提示廣大學生,准確識別不法分子典型套路,遠離校園不良網絡貸款侵害。

套路一:網絡平台“零息”貸款陷阱。一些互聯網小額貸款機構和科技公司合作,通過“日息低”“零利息”等虛假宣傳,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其實,所謂“零利息”並不等於零成本,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各類隱性成本,此類宣傳故意模糊實際借貸成本,產品綜合息費率水平可能很高,且一旦逾期還會產生高額費用。

套路二:網絡平台惡意催收。部分大學生在非正規的互聯網平台貸款后,一旦逾期未還款,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可能遭受短信、微信、電話的騷擾,以及侮辱、恐嚇、威脅及暴力催收。此外,網絡平台可能採取冒充公檢法催收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惡意催收,極易引發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

套路三:注銷“校園貸”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聯網平台客服,利用非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在電話中准確報出大學生的姓名、身份証號、貸款、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大學生放鬆警惕后,不法分子謊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緊急配合注銷校園貸賬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產生高額滯納金等,其最終目的是誘騙大學生在貸款平台貸款后將資金轉至騙子賬戶。

套路四:“元宇宙”“區塊鏈”網絡陷阱。目前網絡上出現一些“小游戲”,假借“元宇宙”“區塊鏈”等概念進行炒作,宣稱“邊玩游戲邊賺錢”“投資周期短、收益高”,誘騙學生通過兌換虛擬幣、購買游戲裝備等方式進行投資,甚至誘騙無經濟基礎的學生向網絡平台貸款用於投資,最終卷款跑路。

理性辨別不亂投 護好“養老錢”

當前,我國已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為了減輕兒女負擔、更好安享晚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讓自己的“養老錢”保值增值,但部分老年人卻因為金融知識不足、風險意識不強,落入犯罪分子的詐騙陷阱,遭受了財產損失,影響了晚年幸福。北京銀保監局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四類“投資誤區”。

誤區一:跟風投資。有些老年人“投資理財看鄰居”,別人炒股他炒股,別人買基金他買基金,別人買哪種理財他買哪種。老年人在投資渠道上切莫跟風,投資要做到清醒、理性、不盲從,否則一輩子的積蓄可能會付之東流。

誤區二:盲目投資。有些老年人面對市場上花樣繁多的金融產品不知如何選擇,容易被一些巧舌如簧的人員欺騙,在不怎麼了解產品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造成資金損失。在購買金融產品時,一定要仔細了解產品背后的運作模式、風控措施等,不可盲目、被動。

誤區三:貪利投資。近年來,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進行集資詐騙,不少老年人因貪圖高利被騙而導致血本無歸。集資詐騙通常虛構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項目,缺乏實際業務支撐和盈利來源,極易發生卷款跑路、資金鏈斷裂等風險。

誤區四:借錢投資。有些老年人誤將投資與賺錢直接對等起來,認為隻要花錢投資就一定能掙到錢,催生借錢投資、杠杆炒股等高風險行為,一不小心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嚴重影響正常家庭生活。老年人投資切記量力而行,從自身的經濟實力出發,避免高於自身能力的風險投資行為。

警惕非法“代理維權” 依法理性維護權益

近年來,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打著為消費者維權的旗號,推出“代理投訴”“代理退保”“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所謂“代理維權”服務誘騙消費者,名為代理維權,實則牟取非法利益,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金融市場正常秩序。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維權”陷阱。

陷阱第一步:非法“代理維權”組織或個人利用網絡論壇、微信朋友圈、網購平台、短視頻等渠道,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消費者信任,打出“全額退保”“修復征信”“逃廢債務”“全額免息”等幌子,發布幫他人代理成功退保退息、逃避債務等的虛假案例,誘騙消費者委托其代理維權。

陷阱第二步:向消費者收取高額的“代理維權”咨詢費、手續費,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証、保單、銀行卡、聯系方式等涉及個人隱私的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陷阱第三步: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慫恿或替代消費者編造事實、偽造証據、提供虛假信息,並使用固定的投訴模板、千篇一律的投訴話術,以消費者代理人的身份向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投訴。

陷阱第四步:切斷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的有效聯系,慫恿或替代消費者採取纏訪鬧訪等過激行為。一些非法代理維權組織甚至採取誘騙、恐嚇等手段阻止消費者與金融機構正常協商,嚴重影響消費者的正常生活。

(責編:羅知之、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民航局回應“九元航空緊急備降”:備降不屬於緊急情況 安全完全有保障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喬雪峰)近日,九元航空一航班突發火警緊急備降的情況引發媒體關注,那麼這起事件中的“備降”是一種什麼措施? “備降是指飛機起飛后,由於目的地機場不具備降落條件或航班自身原因改航降落到其他機場的情形。”3月15日,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吳世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備降是航班安全運行的主動措施,通常不屬於緊急情況,安全完全有保障。…
北京銀保監局連發三條風險提示,這些“坑”你踩過嗎?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零門檻”“無抵押”“零利息”,這樣的網絡貸款可信嗎?投資理財一定能讓“養老錢”保值增值?代理投訴”“代理退保”“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代理維權”服務靠譜嗎?今日,北京銀保監局連發三條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學生遠離校園不良網絡貸款侵害,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四類“投資誤區”,提示廣大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維權”陷阱。 理性消費不亂貸 美好青春不負債 隨著開學季到來,大學生們的消費需求高漲,一些不良網貸趁虛而入,如果不注意辨別容易上當受騙,致使個人資產和信譽受損,甚至因惡意催收導致嚴重后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