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禁捕工作開展兩年來,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為了洞庭水清魚肥(兩會后探落實·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②)

本報記者  何  勇  申智林
2022年03月29日05: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漁政船在南洞庭湖巡邏。
  廖 文攝(人民視覺)

  位於湖南沅江南洞庭湖的漉湖西堤外洲。
  沅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生態效益顯著。然而,違法捕撈曾一度影響洞庭湖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

  2020年起,洞庭湖實現常年禁捕。兩年來,湖南相關地區積極開展禁捕退捕工作,洞庭湖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周邊居民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加強。

  

  春風和煦,湖南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龍登上巡邏船,向南洞庭湖深處駛去。

  此時正是洞庭湖的枯水季,在船上放眼望去,露出水面的洲島上,淺灘碧綠、青草連綿﹔偶爾可見幾群候鳥,流連於湖面之上。“魚多了,有些候鳥都舍不得飛走了。”王龍說,“候鳥”變“留鳥”,正成為八百裡洞庭的一道新風景。

  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10月,湖南省出台《關於加強全省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到2020年,全省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干流實現常年禁捕。2021年,湖南以洞庭湖為重點,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的重要部署。

  構筑生態堤壩,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

  “看,這兩邊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在石磯湖防汛大堤八角亭處,王龍告訴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被洲島和湖岸分隔出的一片水域,寬度有1500米,湖面上靜靜漂著航標,偶爾有貨輪駛過,不時可見蒼鷺展翅。

  王龍說,全面禁捕之前,這兒可是另外一番景象。寬闊的水面上,僅當中不足200米寬的航道沒有障礙物遮擋。漁民們用竹竿立起圍網,把湖面分割得支離破碎。

  人退水清,魚繁鳥育。沿巡邏線路繼續向南洞庭湖深處前進,就到了白泥洲濕地生態恢復區。

  因為地勢低窪,豐水期湖水漫過部分洲島,吸引魚類到此棲息。每逢開漁期,漁民就登上洲島,用圍網將低窪處圈起來進行捕魚。“全面禁捕之后,漁民不再進到洲島,我們構筑生態堤壩,在豐水期保水,形成常態化濕地,使之成為鳥類重要棲息地。短短兩年,這450畝的濕地上,發現已經恢復的植被種群就多達四五十種。”工作人員介紹。

  “以前,南洞庭湖很難看到江豚。”沅江市民李劍志說,造紙廠造成的水污染,電打魚、挖沙船等,一度嚴重威脅了江豚的生存環境。可喜的是,今年2月,南洞庭湖白沙長河水域,時隔近30年重新出現江豚。

  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這是實施禁捕之后洞庭湖發生的最顯著的變化之一。

  來自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洞庭湖2021年監測到的水生生物種類較2018年增加了近30種。近30年在洞庭湖難覓蹤跡的胭脂魚、鳤魚,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內。

  建立“智慧漁政”系統,高效監測違法捕撈行為

  “以前純粹靠水巡岸護,如今我們有了高科技。”沅江市農業農村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萬威打開手機向記者介紹,隻見屏幕上顯示出湖面的實時景象。

  幾十萬畝水面,幾十名一線執法人員,如何實現有效監管?

  2020年以來,沅江市在洞庭湖保護上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建起一套“智慧漁政”系統。

  在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北勝洲附近,記者看到了一個信息收集裝置。這片面積逾9000畝的洲島上,蘆葦叢生、兩側河道較為隱蔽。如有偷捕魚類鳥類等違法行為發生,也不易被發現。但隨著信號塔的搭建,有力制止了違法行為的發生。信息收集裝置安裝在一座幾十米高的鐵塔上,依托太陽能電池板和小型風機供電,集成的全景攝像頭、雷達系統和信號傳輸系統,能隨時為后方提供場景內的實時信息,實現火情預警、大數據監控、非法捕撈預警等功能。

  “一旦有船隻、人員經過,指揮中心的系統就會預警。這樣值班人員能隨時對收到的疑似非法捕撈預警信息進行研判,並安排最近的執法人員排查情況。”萬威介紹。

  去年10月14日,萬子湖附近水域,違法人員黃某趁執法人員巡邏間隙,駕駛小木船用絲網進行偷捕。“智慧漁政”的監控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情況,把預警信息傳回指揮中心,十多分鐘后,沅江市農業農村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最近的執法中隊就趕往了現場,固定証據后將黃某抓獲。

  “在‘智慧漁政’系統搭建完成后,我們形成了空中有無人機、洲上有監控塔、水面有人巡邏的立體監控體系。”萬威說。平台2021年7月試運行后,對違法捕撈行為形成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靠攝像頭、大數據監管湖面,執法人員盡量減少進入核心區,成為洞庭湖沿岸區縣的共識。

  在益陽市資陽區,“智慧漁政”的25個監控站點覆蓋轄區內資江、洞庭湖、甘溪港河等25.3萬畝禁捕水域,成為禁捕退捕工作的有力保障。位於資江畔的資陽漁政碼頭監控中心,大屏幕上正更新著各流域監控點的實時情況。“在全天候巡查值守的基礎上,我們重點加強晚上10點至凌晨3點之間的巡查工作。”資陽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郭智高說。

  水生態改善,居民生態保護意識提升

  自從2020年初宣傳禁捕退捕工作以來,不少曾經的漁民,如今也加入了保護珍稀魚類、鳥類的隊伍。

  “我從1983年就開始打魚,大半輩子都在問洞庭湖要資源。”華容縣漁民付錦維說,“越到后來越發現,再這麼下去,靠水吃水都有吃盡的一天。長江流域禁捕,我贊成!”

  退捕之后,付錦維閑了下來。正好,漁政部門需要擴充巡護力量,把禁捕工作落到實處,就將一批熟悉水情岸況的退捕漁民聘為“洞庭湖協巡員”。如今,付錦維和老伙計們被編入漁政執法隊伍,在湖岸上做著巡護工作。一趟往返32公裡,他們每天都得往返好幾趟,一邊做水情岸況的巡查和記錄,一邊留意各種疑似違法捕撈線索,隨時向執法部門報告﹔若發現有正在發生的違法行為,還需要協助執法人員固定証據,以便做好后續處理。

  “我們選擇的都是對這片洞庭湖水域最熟悉的老漁民,哪裡魚多,哪裡容易發生違法捕撈現象,他們最清楚。”華容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陳立清告訴記者。

  水生態和濕地生態的持續改善,環湖居民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為鳥類提供了更加適宜的生存空間。湖南省林業局近日組織開展了洞庭湖區域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設置樣點150個,記錄到2021年冬天洞庭湖區域水鳥74種40.4萬隻,種類和數量均創新高。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9日 14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