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生態環境部:落實建設用地准入制度 保障“住得安心”

2022年04月22日13: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余璐)“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過將騰退土地及時納入監管視野,建清單,完善聯動監管機制,嚴准入,推進管控和修復,防風險,加強對關閉搬遷地塊的監管,保障‘住得安心’。”在生態環境部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如是說。

近年來,我國大量化工企業進行了搬遷,特別是一些沿江化工企業在加快關轉搬遷,搬遷后引發的土壤污染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對此,蘇克敬表示,生態環境部在加強搬遷化工企業的土壤污染監測、污染治理修復方面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他談到,保障“住得安心”關鍵是要落實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制度,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確保土地開發利用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的要求,化工企業關閉搬遷后騰退的地塊通常土壤污染風險比較大,是生態環境部關注的重點。

“生態環境部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主要採取的措施可以概括為九個字:建清單、嚴准入、防風險。”蘇克敬介紹,一是及時納入監管視野,建清單。建立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並在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實現共享,對從事過化工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用地,依據相關規定納入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清單,及時將騰退土地納入監管的視野,督促落實監管措施。

二是完善聯動監管機制,嚴准入。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應當採取措施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在規劃階段應考慮污染地塊環境風險,要合理確定用途,特別是從嚴管控化工、農藥等行業重度污染地塊的規劃用途。在用地批准和規劃許可階段,對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在施工階段加強監管,沒有達到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

三是推進管控和修復,防風險。對擬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指導各地有序推進落實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對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主要是採取清理污染源、劃定隔離區、開展地下水監測等措施,防止污染擴散。

“加強關閉搬遷地塊的監管是當前階段保障‘住得安心’的現實需要,但要從根本上保障人居環境安全更需要強化在產企業的污染預防,確保企業用地不再新增土壤污染。”蘇克敬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嚴格建設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對企業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監測,注重設施設備拆除活動的污染防治,防止不當操作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要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結合‘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引導在產企業實施管道化,密閉化改造,重點區域防腐防滲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線架空建設等。”蘇克敬說。

(責編:楊曦、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