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精准就業服務 直抵供需“痛點”

2022年05月04日08:59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精准就業服務 直抵供需“痛點”

來到鄉村夜校,年輕婦女可以學做花樣饅頭,年紀略大的可以學做月嫂,男的可接受培訓並考取電焊等機械類技能証書,進街道工廠當工人……山東青島膠州市通過遍布全市鄉村的75所夜校,培訓了2.1萬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

青島市能夠如此精准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源於其以問題為導向的准確施策。“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培訓針對性與市場需求匹配性欠佳,產業轉型升級亟需勞動者技能提升,這是技能培訓市場供需的三對主要矛盾。”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副部長王同山說,“要破解這些矛盾,就要針對問題,提供精准的公共就業服務,讓服務直抵供需‘痛點’。”

破解“兩個錯配”

“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有薪酬、觀念等多個原因,但缺乏技能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要靠培訓服務來彌補。”王同山告訴記者,青島的培訓機制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主要發揮市場引導和“兜底”作用。“政府‘兜底’主要包括五類人員:貧困家庭子女、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鄉登記失業人員。”

膠州的鄉村夜校培訓,就是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的精准施策。“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活越來越少,村民們想找份工作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然而缺技術、想學沒時間、培訓費貴等難題成了‘攔路虎’。”膠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祝春雷告訴記者,針對這些難題,市裡打造了鄉村夜校,將市直部門業務專家、鎮街干部、站所負責人等納入師資庫,對接培訓機構,儲備了700余名師資力量、23家培訓機構。同時,根據村民實際需求改進課程,更注重於實踐,讓村民實現了坐在家門口就業技能免費學,目前已累計開課1200余次,有1571人獲得了各類技能証書。

“鄉村夜校幫助我們解決了招工難問題。”青島華康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憲鑫告訴記者,公司一期工程已開始投產運營,技術工人出現緊缺,鋪集鎮鄉村夜校便組織周邊4個村庄的200余名學員,定向為華康公司培訓了大量技術工人。“目前,已有100余人培訓合格上崗。”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重點人群,但大學生的就業理念和市場需求存在錯配。“一是大學生的預期薪酬比市場薪酬高,二是大多畢業生不願意去工廠。”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部副部長於寧寧告訴記者,為破解這“兩個錯配”,青島市人社部門多次聯合高校為畢業生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厘清就業形勢,還創新性地搭建起了全國首個實習實訓平台——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台。“目前,該平台已有實訓企業1000余家,去年發布崗位需求約6萬個,有1.75萬名大學生參加了實訓,65%在工廠實現就業,41%直接留在見習企業。”

通過就業指導與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台雙向發力,不少高校畢業生轉變了就業觀念。2020屆山東科技大學畢業生原浩凱就是其中之一,他現在是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日常工作是在一線探究與改進生產工藝。“我之前也不想進工廠工作,到海利爾實習時發現這裡有自己用武之地,決定留了下來,現在的薪酬在同學中算不錯的。”原浩凱說。

重在對症下藥

“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性不足是培訓機構不能提供適配的培訓課程,有效性不足是培訓后參訓人員就業創業能力提升效果不盡如人意。”王同山說。

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針對問題,青島市人社部門進行了就業技能培訓政策調整,由原來的“補貼機構”改為“直補個人”。“參加培訓的人員可根據自己的職業需求,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后可申領補貼,隻有這樣與企業需求精准匹配的培訓機構,才能吸引更多受培訓人員。”王同山說,“這是用機制來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除了機制創新,細致的工作也至關重要。“我們與工信局、商務局等行業主管部門溝通對接,深入企業調查摸底,精准掌握企業緊缺工種等情況,定期更新發布職業培訓工種目錄。同時,根據企業需求不斷引導培訓機構開設定向技能培訓班,以上崗為導向,有針對性地科學設置培訓課程。”於寧寧說。

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起“訂單式”“定向式”和“點單式”人才培養體系,精准為企業培養定向人才的培訓機構。

“2005年我創辦了賽航職業培訓學校,開始以數控培訓方向為主,后來隨著產業升級,為順應企業需求,增設了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方向的課程,授課老師都是高薪挖來的一線企業高級工程師。”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創始人張建柱告訴記者,之前不少企業選派員工去廣州參加職業培訓,費時費力又費錢。“賽航順應企業需求的課程設置,吸引了眾多大型企業前來簽訂合作協議,企業選派員工來學習,並與賽航簽訂用工協議,‘搶單式’預定未就業受訓人才,現在我們學員的就業率可達99.9%。”

“圍繞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政府給了我們很多資金和政策扶持。”張建柱說,青島市人社部門出錢又出力,讓賽航舉辦了數控、模具設計等大賽,讓企業看到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優勢,更讓市民了解到職業技能培訓是可以進入企業獲得高薪工作的新途徑。

倡導“新型學徒制”

企業喜歡一上手就能干的新員工。同時,產業要升級還需要內部老員工能力不斷升級。如何滿足企業的這兩個需求?青島通過政策引導、創新做法,促進企業實現目標。

日前,記者在榮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現場看到,經過“新型學徒制”培訓的工程測量員王一帆,正在運用各種儀器調試設備參數,以確保施工有序進行。

自2019年以來,榮華建設集團都會與山東省內有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聯合開辦“新型學徒制”高級工班,每年會招收200名至300名公司內部職工學徒,採取半脫產培訓、工學一體化教學的培養方式,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學員進行培訓,在培訓學校學理論,利用企業交接班空閑時間靈活安排線下課程。

“新型學徒制”是近年來青島大力推進的培訓新模式,按照企業自主、院校參與的原則,在各大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業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榮華建設集團作為第一批踐行者,正是通過這一制度,實現了招工穩工,在企業發展中跑出了“加速度”。

“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張和行業競爭加劇,現有單一的人才培養機制無法滿足企業未來的快速發展需求。”王同山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憑借其彈性化的學習方式、貼合企業需求的標准化課程設置和因材施教的培養機制,不僅為企業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增加了高技能人才數量,同時還極大增強了人才穩定性與技能傳承性。

針對企業裡的老員工,如何促進其能力提升?“我當了12年傳統電焊工,前兩年廠裡啟用了工業機器人,擔心自己被淘汰。”42歲的中電裝備青島豪邁鋼結構有限公司員工孫緒成告訴記者,多虧他參加了政府倡導的“金藍領”培訓,掌握了現代化智能裝備。如今他不僅會看圖紙、算參數、玩得轉智能化設備,薪資待遇更是直線上升。“上了‘金藍領’培訓班,工作生活更有奔頭了。”

“金藍領”培訓是青島的又一創新做法,目標是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正是這些直抵供需“痛點”的精准化公共就業服務,打通了供需兩端的各個環節,不僅拉動著供需兩端形成了良好的“就業生態圈”,更為青島經濟的發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助力作用。

劉 成

(責編:王連香、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