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智慧物流進入爆發階段

“智慧物流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進入爆發階段。”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在李開復看來,物流運輸不僅牽動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是工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紐帶。作為托底民生、保障生產要素流動的“基建型”產業,物流運輸行業急需通過人工智能、自動化等平台技術,往智慧化運營轉型升級。
“下一代智慧物流是中國保障經濟內循環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李開復判斷。
市場需求逐步進入井噴期
“物流是生產制造和物資保供的血液,生產制造過程中物流成本佔生產成本的比重將近3成。”捷象靈越創始人兼CEO呂峰說。該公司是一家由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深度孵化的面向制造業的機器人公司。
呂峰告訴記者,受疫情以及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目前生產制造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寄希望於採用自動化解決方案輔助人力,緩解用工荒的同時,確保經濟要素循環暢通。
“無人叉車機器人市場在過去4年裡銷量增長了16倍,增長迅速。” 呂峰舉例說,即便如此,無人叉車在整個叉車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為什麼工廠企業主願意接受無人叉車機器人產品?呂峰算了一筆賬:一輛國產傳統人工叉車,價格最低3萬到5萬左右,一個叉車工人的人工成本總體算下來一年10萬左右。而無人叉車機器人十幾萬的價格,可以使得客戶回本周期控制在一年左右,如果將無人叉車應用在工廠的雙班、多班生產場景,回本周期會更快。
呂峰認為,目前無人叉車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已經逐步進入井噴期。他透露,他們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無人叉車自主移動機器人已經在多家大型企業落地應用,覆蓋制藥、食品、半導體等行業。由於對市場前景看好,除了無人叉車自主移動機器人,這家初創公司還在開發更小型化的托盤搬運機器人和針對冷鏈的機器人產品。
廣泛落地仍需克服難題
不過,智慧物流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廣泛落地,仍需克服不少難題。
“我們幾乎看過市面上所有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公司。”線性資本董事總經理黃鬆延說。作為一名投資人,他對市場需求有自己的理解。
黃鬆延發現,醫藥與食品飲料倉儲物流場景對自主移動機器人的需求巨大,但是要求很高。比如,醫藥工廠中的過道非常窄,轉彎半徑太大的機器人和叉車無法通過。此外醫藥行業有嚴格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食品飲料行業也有相應的規范。受這些因素綜合影響,醫藥與食品飲料行業的物流自動化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想解決這樣的問題,自主移動機器人創始團隊和創始人需要很好地理解場景的問題和需求,而且對機器人技術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黃鬆延說。
一些更加細分的場景目前也缺乏較好的智慧物流產品。呂峰調研發現,冷鏈行業的工人工作環境和工作體驗較差,人員穩定性低、離職率高,工人替換是行業痛點。但目前來看,冷鏈行業依然缺乏較好的自主移動機器人產品。
標准化生產是另一個難題。呂峰發現,目前無論是移動搬運機器人還是無人叉車,都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定制化非常普遍,項目制、非標定制多,這給產品的量產帶來很大困難,也不利於成本的下降。在他看來,這些產品實現規模化量產的主要挑戰是產品的標准化。
“一定要做出非常適配於某個行業或者某幾個行業的產品,把產品從硬件維度擴充到上萬台或者幾十萬台的規模,整體成本才能降下來。硬件標准化、交付案例越多,整個解決方案的標准化程度越高,客戶才更願意用你的產品。”呂峰告訴記者。
呂峰認為,要深挖客戶的痛點、結合自身的技術能力,才能推出非常適配整個行業需求的產品。目前在物流行業,整個移動機器人領域都非常需要有產品創新能力的公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打好減稅降費“組合拳” 積極財政政策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為護穩經濟大盤,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減稅降費等政策積極發揮宏觀調節作用,護穩經濟大盤。人民網推出“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護穩經濟大盤”系列報道,聚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如何發力見效,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交通運輸部:切實做好農村公路阻斷問題排查 保障農村公路“微循環”暢通
- 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 (記者喬雪峰)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於做好農村公路阻斷問題排查整治 切實保障“微循環”暢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旨在切實做好農村公路阻斷問題排查,及時推動解決相關問題,保障農村公路“微循環”暢通。 《通知》提出,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省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重點圍繞影響農村公路“微循環”暢通的防疫檢查點設置、因疫情防控阻斷或挖斷的農村公路點位、因疫情防控要求影響車輛通行的村庄等,組織地市和縣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開展集中排查,及時、准確進行數據匯總,持續跟蹤監測問題發展和變化情況。…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