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過去十年是我國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展現了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整體布局和發展態勢。”
在5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對科技領域的發展作上述總結。
十年來,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
科技實力快速攀升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全社會研發費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礎研究費用是2012年的3.4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
發展全面、特色突出、質量提升……十年來,科技成為支撐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
李萌總結了十年來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
科學研究水平和學科整體實力大幅度上升。若干學科方向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科學研究機構、大學、領軍科技企業的研發能力在全球地位明顯上升。高新技術企業,十年前隻有不到5萬家,現在達到了33萬家。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均進入了前10名。
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產出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天問”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十三”和“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我國深空探測實現了重大跨越。“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海斗一號”等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萬米全海深譜系化的探測能力。量子科技領域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的國家。
自主研發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進入實用,成為推進產業快速升級的“利器”。超級計算、高速鐵路、智能電網、第四代核電、特高壓輸電技術,都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5G研發和應用場景深度拓展,人工智能發展的中國特色生態初步建立,正在加快賦能百業。在大算力和超級計算的支撐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一批智能城市、智能工廠、智能醫療和智能交通等正在形成規模。
同時,原創新藥研制數量比十年前大幅度增長,多款新冠疫苗、檢測試劑和治療藥物有力支撐了新冠疫情防控﹔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一大批科技特派員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冬奧”200多項成果落地應用,有力支撐了北京冬奧會高質量辦賽……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創新還任重道遠。”李萌表示,面向未來,中國科技界將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努力。
體制改革加速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
“科技體制改革就一直被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李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總共審議了20多個科技領域的重大改革方案。到目前為止,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項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支撐全面創新的制度性、基礎性框架基本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一些長期沒有解決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取得了突破。我國首次組建了國家科技咨詢委員會,建立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重構了科技計劃體系,解決了科技資源配置封閉分散的問題,科技治理機制更加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建設了國家實驗室,啟動了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擴大了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權,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形成了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在科研經費方面,實施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基於信任的科技項目和經費的管理制度,樹立了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大幅度增強了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通過“三評”改革,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有序展開,不少地方和單位探索了分類評價的實現路徑。
遵循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的規律,對重大的任務實行“揭榜挂帥”和“賽馬”制,對前沿探索項目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還設立了顛覆性技術專項,支持科學家大膽探索。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裡普遍設立青年科學家項目,讓更多的青年科學家當領軍、挑大梁,受到了普遍歡迎。另外,還賦予科學家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脫出來。
為了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這一“老大難”問題,近年來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就是加快建立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體系,打通科技、產業、金融之間的通道。為此,大幅度增加了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入的獎勵力度,全面下放了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還開展了賦予科研人員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的試點。
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激勵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和制度安排。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2012年的50%、2018年的75%,到目前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制造業領域實行100%的加計扣除比例,體現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導向。目前,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有3/4以上是企業投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裡面有79%的項目是由企業牽頭或者是企業參與的。
技術交易市場不斷壯大,技術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反映了成果轉移轉化的活躍程度。去年,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了3.7萬億,遠超過了當年的全社會研發投入,是2012年的5.8倍。
在資本市場上,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建立北交所,暢通硬科技企業直接上市融資的渠道,科技、產業、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過去科技與經濟的弱聯系正在因為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參與放大作用,變成了現在的強耦合。
“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李萌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以落實科技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為主線,狠抓落實,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科研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