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宣部舉行第三場“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情況——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網記者 王仁宏
2022年05月12日18: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新聞發布會現場。來源:國新網

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成就。”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介紹。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1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國家門檻。這些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保持在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取得歷史性進步

十年來,我國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生活的質量和社會的共享水平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全方位躍升。

“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一個歷史性、三個全方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

——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都不掉隊”成為全面小康的標志性成就。在此基礎上,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元,比2012年增長近八成。城鄉居民收入比顯著縮小至2.5:1。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超過4億多人。1.8億左右的農村人口進城成為城鎮的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文化旅游、健身休閑都成為了大眾消費,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日益彰顯。

——公共服務全方位普及普惠。這十年,農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教育水平得到了歷史性提高,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明顯縮小。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大幅提升至88.1%,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7.9歲,位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社會保障網全方位織密織牢。這十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增加到10.3億,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由5.4億增加到13.6億。社會保障兜底網更加牢固有力,城鄉低保對象、特殊困難人員、低收入家庭等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過去十年的民生建設成就是歷史性、全方位的,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 胡祖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全體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我國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說。

“天問”探火星、“深海勇士號”等載人深潛器成功研制、量子科技計算能力不斷突破……近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世界級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我國科技發展全面、特色突出、質量提升,名副其實成為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第一動力。

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

據介紹,2021年我國全社會的研發費用投入2012年的2.7倍,基礎研究費用是2012年的3.4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

大量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進入實用,正成為推進產業快速升級的“利器”。

以數字發展為例,5G研發和應用場景深度拓展,人工智能發展的中國特色生態初步建立,正在加快賦能百業。在大算力和超級計算的支撐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一批智能城市、智能工廠、智能醫療和智能交通等正在形成規模。

同時,科技服務人民生命健康重要作用正不斷凸顯。“前不久,國際標准化組織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准,我國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李萌談道,我國原創新藥研制數量比十年前大幅度增長。多款新冠疫苗、檢測試劑和治療藥物有力支撐了新冠疫情防控。

“當然,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創新還任重道遠。我們將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努力。” 李萌說。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關系著每一個人的生活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是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多的領域之一。” 胡祖才表示。

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介紹,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夯實黨政主體責任、生態環境法治建設、健全市場機制方面、引導企業責任、構建全民行動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其中,在夯實黨政主體責任方面,中央和各省分別制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清單,並開展並持續深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力推動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在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方面,“十三五”以來,先后制修訂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3部法律和17部行政法規。在市場機制建立方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啟動上線交易,長江、黃河建立了全流域的橫向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截至2021年底,綠色信貸余額增長至15.9萬億元,綠色財稅金融作用不斷增強。

此外,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我國已經完成了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基本構建起“1+N”政策體系,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扎實有序推進,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

數據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於少用14億噸標准煤,少排放29.4億噸的二氧化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下降超額完成了自主貢獻目標。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不是輕輕鬆鬆可以實現的。

胡祖才談道,我們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緊盯“雙碳”目標不放鬆,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搞“碳沖鋒”,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序有力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讓中國開放紅利惠及更多中外企業

十年來,我國開放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我國制度型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開放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實現了新的突破。”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說。

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我國與自貿伙伴的貿易額佔到中國全部貿易額的比重由17%增長到去年的35%。2021年,貨物+服務貿易總額從2012年的4.4萬億美元增長到6.9萬億美元,連續兩年全球第一。

我國雙向投資也穩居世界前列。2021年,我國吸引外資達到了1.15萬億人民幣,比2012年增長了62.9%。從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三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推進。

我國制度開放加快推進。2016年,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經過試驗之后推廣到全國,在全國實施了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限制措施也由最初的93項減至現在的31項。2020年,我國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開啟了一個新的外商投資管理的體制。

“21個自貿試驗區佔全國國土面積不到千分之四,但是它們貢獻的進出口佔到全國的17.3%,吸收外資佔到全國的18.5%。”韓文秀提到。

今年,RCEP正式生效實施,這意味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中國將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這表明了中國向高標准自貿協定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不論世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我們相信,隨著中國自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中國進一步開放的紅利將會惠及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 王受文表示。

牢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過去十年,還是我國扎實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十年。

十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了83.8%,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我國安全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金融風險防控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國務院金融委靠前指揮,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按照黨中央確定的“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准拆彈”的基本方針,全力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經過集中的攻堅,我國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風險點得到了有效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他進一步舉例到,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已對重點高風險企業集團、高風險金融機構進行了“精准拆彈”,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立案查處了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穩妥有序地實施了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市場金融化、泡沫化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風險防范化解和長效機制建設並重、金融風險處置和反腐追贓挽損並重、提高監管有效性和改革創新發展並重,持之以恆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個底線。” 陳雨露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韓文秀指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夯實國內大循環,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維護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同時,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在開放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相比,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韓文秀表示,我們要堅定信心,不驕不躁,不忘初心,接續奮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責編:王仁宏、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