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助力春耕春種系列報道”之五:

春播春種農事緊 科技賦能穩生產

黃盛
2022年05月17日13: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已春播糧食7億多畝,佔意向面積七成多,進度快於去年同期。

在全國范圍的春播春種過程中,從南粵稻田的選種插秧,到東北大地的破土播種,從田間地頭的赫赫農事到數字化平台的累累數據,災害預測、科技特派員等技術管理方式成為田間“新參謀”,智能化的農業技術平台成為農事“新工具”,給一支支春夏田園曲目譜上助農時、穩生產的音符,唱響在神州大地的廣袤田野上。

在前不久國新辦舉行的2022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春播,持續建設100多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組織2000多名專家,動員近50萬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線上線下技術指導和培訓,旨在打通春耕農技推廣堵點。

時下,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的稻田正值選種插秧的關鍵時期。過去,這裡的稻民靠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來判斷稻田水、土、肥、苗、虫的情況,盡可能地選取適合的稻苗。如今,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農村科技特派員走到他們地頭,為稻民們做起“新參謀”。

“良田千畝借助技術的力量孕育出以后的稻香虫鳴,為周邊乃20個村鎮增產增收打下基礎。”今年3月,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農村科技特派員唐宇教授在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之時來到從化田間,用艾米農田系統指導稻民通過數據採集站、無人機、田間攝像頭及各類傳感器等,全方位跟蹤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通過人工智能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及時發現病虫草害,達到防災減災、產量預測的目的。

目前,華南地區春播已結束,西北地區過九成、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區近八成、黃淮地區過半、東北地區過七成,春播進展總體順利,技術力量正在全國范圍內成為春播春種的有力支撐。

農時不等人,農藝人員下田指導和農資供應如何克服種種不利影響?據中國中化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中國中化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累計向東北三省春耕一線送達各類肥料超過百萬噸、農藥價值數億元、種子數百萬斤,保障東北地區春耕生產所需的肥、藥、種等農資充足供應。此外,面對春耕供肥壓力,中國中化位於吉林鬆原等地的肥料生產工廠也迅速實施員工集中管理,保証生產正常運行,並第一時間協調春耕保供運輸資質,確保肥料產出來,也能運出去。

在技術人員無法走村串戶的個別區域,中國中化的農藝師們充分運用數字技術,突破時空限制,以田間直播、農技網課、視頻指導等數字化溝通方式,指導農戶科學用藥,幫助農戶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不僅僅在東北,從海南三亞的南繁基地,到西北邊陲的田間地頭,科技賦能春播春種還是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台)的一大特色。農藝師們利用“MAP 智農”APP,通過精准氣象、作物遙感圖譜和病虫害預測預警等服務,幫助農戶從“靠天吃飯”向“知天而作”轉變。

農戶正在農業科技產業園稻田裡插秧。 受訪者供圖

在新疆,春播春種已接近尾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疆全區春播面積已超4800萬畝,春小麥播種任務順利完成,棉花播種面積超2300萬畝,總播種進度已過九成,進度較2021年同期多240萬畝。

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通過智能技術解決春種難題成為種植大戶楊建軍等農人的日常。楊建軍採用干播濕出的種植模式種植甜菜200畝地,當其使用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糖業創辦的“農聚通”平台后,從甜菜種植到收獲的全鏈條信息均可掌握,有效地加強了甜菜原料在農業種植關鍵節點的管控,更好地實現了農業大數據平台的管理功能。

據介紹,農聚通平台承接了所有簽訂合同農戶的地塊地位、大小、農戶信息、播種作業信息以及諸多農事管理信息,包括中耕、化除、澆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的關鍵性信息。通過農聚通信息平台反饋的各類信息,可以及時、准確了解各類農事作業進度以及相關種植技術落實情況,從而有效助力農事管理以及了解農戶農事作業各階段所面臨的困難。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此前表示,2022年春管春播進展總體較好,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面積9.4億畝,比上年有所增加。下一步,將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持續抓好保供、銜接、禁漁、建設、要害、改革重點任務,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努力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相關閱讀:

“助力春耕系列報道”之一:春耕春管為打贏保夏糧奪豐收提供有力支撐

“助力春耕系列報道”之二:沃野千裡皆是金 廣袤田野奏響“春耕曲”

“助力春耕系列報道”之三: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田間地頭”

“助力春耕”系列報道之四:化肥保供 良種培育 藏糧於技:央企多措並舉守護糧食安全
 

(責編:魯婧、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