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暢物流、保訂單、拓市場 海關助力外貿保穩提質

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
2022年06月01日15:1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5月16日,深圳立天眼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過市場採購貿易將該公司生產的一批眼鏡順利出口。該公司負責人金成日介紹:“市場採購貿易對於我們這些小微企業太方便了,不僅通關手續簡單,結匯還能當天到賬,大大緩解了我們這些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

像立天眼鏡這樣的小微企業,深圳市龍崗區橫崗眼鏡城大概還有300多家。市場採購試點地深圳華南城相關負責人安冬介紹,“市場採購貿易簡直就像是為橫崗眼鏡城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制一樣,橫崗眼鏡城出口涉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採購貿易恰好補齊了他們出口的最后一塊短板,加上增值稅還‘免征不退’,更大降低了他們的經營成本。”

受疫情影響,外貿企業在生產、物流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面臨挑戰。今年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保訂單、提高通關效率等方面確定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措施,助力穩經濟穩產業鏈供應鏈。5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提出13條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保障外貿領域生產流通穩定、加大外貿企業財稅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和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

面對復雜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要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明確要求。5月31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圍繞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商務部迅速構建了“3+3”落實框架。首先,從出政策、建機制、優服務三方面為外貿企業紓困,為外貿發展“減壓”﹔其次,將從著力落實好已出台政策、著力推動出台新配套措施、著力穩定外貿外資企業預期三方面入手,政策落實向中小微外貿企業適當傾斜的同時,積極回應外資企業營商便利等訴求。

4月30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5個直屬海關發布聯合通告,全力保障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 

5月1日凌晨,在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物流監控二科連夜保障下,蘇州快可光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6萬個光伏配件從港區提離,轉運至浦東國際機場,於5月2日順利通關出口。該公司成為長三角海關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后,首家在上海外高橋港區口岸享受“綠色通道”快速提離的江蘇企業。

暢供應,才能保訂單,才能穩外貿。為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開通企業咨詢“雲熱線”、設立單証服務“雲專崗”、開展申報前“雲指導”、接受查驗“雲預約”、開辟特殊商品“綠色通道”……力爭隨報隨檢,即檢即放,確保疫情下企業進出口無憂。

今年以來,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異軍突起,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作為全國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陣地,越來越多的寧波企業投身於這一新的賽道,積極開拓海外倉市場,在逆境中尋找新的商業機遇。

“目前我們公司開設了20余個設施先進的海外倉,面積達32萬平方米。隨著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海外倉的優勢越來越凸顯,下一步公司將會繼續加大對海外倉的投資。”寧波樂歌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倉負責人季曉峰說。

“利用跨境電商海外倉,出口企業可以先將商品通過跨境物流運至海外倉庫儲存,在跨境電商平台實現交易后直接從海外倉送達國外購買者,實現本土銷售、本土配送。這種提前備貨的模式可以平滑生產、配送周期,規避因疫情等突發原因引起的停工和運輸中斷等,在暢通穩定全球外貿供應鏈方面發揮了調節器、緩沖器的作用。”寧波海關口岸監管處行郵監管科副科長陸辰澤表示。

在全球疫情沖擊下,“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受影響更為直接,面臨來自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向擠壓”,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成了加工貿易企業的另一個重要選擇。

“在海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們的壓力小了,資金更充裕,不僅國外訂單保住了,我們在國內市場也有了新突破。”煙台中魯水產有限公司劉曉娟介紹,今年以來公司累計進出口額500余萬美元,同比增長翻番,同時收到國內訂單4500個,銷售額65萬元。

此外,煙台海關還積極鼓勵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加工貿易企業申請海關AEO認証,助力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暢享更多通關便利。今年以來,煙台海關轄區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值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125799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7%,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9%。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5.4%,其中出口增長12.9%,進口增長18.6%。

在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的同時,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正在加快推進。

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表示,今年地緣沖突疊加疫情沖擊,外貿企業同時面臨供給側和需求端的雙重擠壓,可以從推動內外貿經營模式轉變、推動內外貿產業鏈融合、提升國際標准體系參與度三個方面著手,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模式。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表示,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模式的核心在於依托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提升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從而降低內外貿融合發展中的信息壁壘。

“在生產方面,利用互聯網+制造業提升外貿產品生產的數字化水平,外貿企業不僅能夠更精准的匹配需求,也能優化生產環節,提升生產效率﹔在銷售方面,依托數字技術搭建的電子商務平台,外貿企業能夠有效整合國內國際市場信息,降低外貿企業的營銷成本,調整國內外銷售比例,保障自身利潤最大化。此外,外貿企業還要積極利用內外貿融合發展中搭建的物流平台,積極對接物流節點,融入國內和國際物流供應鏈,從而開拓產品銷售渠道,優化產品銷售網絡。”魏浩說。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