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經觀察
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是我國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產業,在推動城市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大影響。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部分房企資金收緊、居民需求下行、市場預期轉弱等情況仍需高度關注。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中國1-4月房地產開發投資39154億元,同比下降2.7%﹔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48522億元,同比下降23.6%。
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全國多地完善樓市調控政策,進一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降低貸款成本,因城施策取消限購,釋放購房需求
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於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20個基點。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顯示,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至4.45%,這是自LPR改革以來創下的單次最大降幅。
從各地房貸利率看,5月首套、二套房貸主流利率呈現下行。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5月主流利率平均值首套為4.91%、二套5.32%,環比分別回落26BP和13BP,較去年最高點分別回落83BP和68BP,再創2019年以來新低。
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有利於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今年以來,各地紛紛發布穩樓市政策,其中不乏有鄭州、長沙、南京等大中城市。政策類型包含降低首付比例、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升、取消限購等。
此外,武漢、杭州、東莞等多個城市面向多孩家庭等特定群體提出新增購房名額、購房補貼、住房貸款上限上浮等舉措,支持多種類型的購房需求。
——暢通渠道,穩定房企融資、提振市場信心
截至目前,22個集中供地的重點城市中,除上海、鄭州、沈陽、長春外,18城已完成了本年度首批集中供地。在本輪集中供地中,針對部分房企資金收緊情況,多城優化土拍規則,通過降低參拍門檻、提高地塊利潤空間等舉措,增強企業拿地意願。
在融資端,包括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在內的三家首批示范民營房企近日陸續確認發債的相關進展。其中,碧桂園地產已於5月20日完成了2022年第一期公司債券簿記建檔工作。
業內分析認為,此次監管支持民營房企成功發債,對穩定房企融資、提振市場信心有重要示范作用。
多位專家表示,此輪政策“回暖”支持房地產景氣上升,是合乎當下客觀要求下的積極舉措。從長遠來看,發揮房地產有效投資作用,關鍵在於繼續堅定不移建立完善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依靠基礎性制度建設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唐瑄表示,房地產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是穩住投資主體,即房地產開發企業有意願有能力拿地和施工。密集的穩市場政策旨在穩定市場預期、降低購房者成本,促進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進而改善房地產企業的銷售回款,提振房企拿地積極性,現金流改善也有助於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恢復。
“預計今年5-6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還將慣性下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概率在三季度迎來拐點,隨后數月有望反彈上行。” 唐瑄說。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表示,應看到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未來仍有較大空間,客觀上需要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下,要求房地產繼續發揮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用。
他建議,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合理做出頂層規劃設計,並在執行中不斷進行動態優化。從“托底”開始,做好以公租房、長租房、共有產權房等保障住房的開發規劃,建立起保障房+商品房雙軌統籌的長效機制,建立起為滿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后勁支撐的多樣性供給體系。
“從制度建設看,住房‘雙軌制’、土地制度改革、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要相互協調、並在適當的時機深化房地產稅制改革。4個方面缺一不可。要通過打造基礎性制度形成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尋求長治久安。”賈康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