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通報10起外匯違規案例 罰款金額最高648.9萬元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通報了10起關於外匯違規的案例。據了解,罰款金額最高達648.9萬元人民幣,所有處罰信息均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1:中泰惠購電子商務(深圳)有限公司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中泰惠購電子商務(深圳)有限公司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14筆,金額合計130.1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110.3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2:沈陽華銳世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9年6月至10月,沈陽華銳世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7筆,金額合計83.4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74.6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3:黑龍江籍車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車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47筆,金額合計312.5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207.8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4:湖北籍譚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譚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146筆,金額合計400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259.6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5:雲南籍黃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黃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20筆,金額合計350.9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295.3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6:天津籍郎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10月,郎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43筆,金額合計774.3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648.9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7:山東籍曹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曹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12筆,金額合計84.3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65.5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8:天津籍王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8年10月,王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10筆,金額合計270.7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227.5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9:福建籍薛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9年2月,薛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2筆,金額合計92.9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78.8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案例10:山東籍徐某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9年9月,徐某通過地下錢庄非法買賣外匯35筆,金額合計170萬美元。
該行為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構成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處以罰款143萬元人民幣。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外匯局通報10起外匯違規案例 罰款金額最高648.9萬元
-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通報了10起關於外匯違規的案例。據了解,罰款金額最高達648.9萬元人民幣,所有處罰信息均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 多地清理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秩序 招聘行業加速安全治理
-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焦磊)近日,伴隨著招聘市場熱度持續回升,青海、重慶等多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單位積極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以虛假招聘、“黑職介”、各類勞務派遣和“勞務中介”亂象等為整治重點,規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營行為。 以青海省為例,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通知,將重點從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就業歧視、侵害勞動者人身財產權益行為四個方面進行集中整治,進一步清理非法人力資源服務活動,規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營行為,查處用人單位招聘違法違規行為,嚴懲與職介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保駕護航。…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