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南京法律服務引導畢業生走好就業路

2022年06月21日08:39 | 來源:法治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京法律服務引導畢業生走好就業路

“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我們學校僅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就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設置了雙語主持與直播、電子競技解說與主播等多個專業方向,不少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嘗試短視頻制作、平台運營、直播帶貨等,但大學生在就業創業中遇到了諸多問題,給高校工作帶來較大挑戰。”南京傳媒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子強不無憂慮地說。

“當前不少企業經營變得艱難,高校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很多大學生存在就業意願不強的情況,高校‘校漂’現象越來越多,也就是畢業生不願意就業,想一直留在學校的群體日漸龐大。”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康美有著不一樣的擔憂。

面對大學生就業創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江蘇南京司法行政機關全力打造高校師生共同參與、成果共享的普法新模式,用法治給“網紅”熱降溫、引導學生規避法律風險、化解“校漂”群體隱憂,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校園兼職遇問題

法治宣傳來助力

南京傳媒學院攝影學院大三學生胡耶露介紹說,現在很多同學入駐短視頻平台,剛開始大家發布一些自己拍的小視頻來吸引粉絲關注,當粉絲漲到一定數量后,也有不少學生嘗試直播帶貨、插播商家廣告等。

“多數商家是沒有限制性的條約或合同的,商家以效果不佳等借口拒絕支付勞動報酬也是常有的事。”胡耶露說,遇到這類問題,她會在網上搜索法律科普視頻學習了解如何維權,如果過程很麻煩很折騰,就會放棄。同學們一般都會抱著“吃一塹長一智”的心態認栽。

“也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和短視頻公司簽約。”李子強介紹,但目前短視頻公司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存在違背學生意願制作內容的情況,學生迫於合同壓力或者一些語言技巧,不得不被動接受。

由此導致一些大學生盲目崇尚流量,想迅速成為“網紅”,或沉迷於通過制造噱頭、利用醫美途徑提升顏值等方式“賺粉”、求打賞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身專業發展和職業遠景規劃。

在江蘇聖典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生臣看來,上述問題的產生與高校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密切相關。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他代理了一起大學生賣游戲外挂卡犯罪案件,到學生所在學校進行普法講座,問了幾個基礎法律問題,無人知曉。

李生臣說,現在不少大學生熱衷於當“網紅”,在校期間就做起直播帶貨,卻鮮有學生了解其中的法律風險:是否違反廣告法進行虛假宣傳,是否會引發肖像權糾紛、不正當競爭問題。不少學生因為缺乏法律知識,給就業創業帶來了很多風險和負面影響。

如何加強法治宣傳?胡耶露認為大學生普法短視頻征集活動是個非常好的形式。

6月20日下午,南京市江寧區“益起普法·高校聯盟”簽約儀式暨“送法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傳媒學院舉行,16名大學生走上領獎台,成為江寧區大學生普法短視頻征集活動獲獎者。胡耶露創作的短視頻《碰到大車那些事》獲得此次活動的一等獎。

“我的作品主要展現了一起交通事故中左拐貨車與右拐轎車的碰撞,科普了交通法規中的路口轉彎優先權的知識點。”胡耶露說,這樣的活動貼近大眾,大學生參與積極性高,作品中的法律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被大學生理解和接受。

校漂群體存隱憂

法律服務進校園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大學校園內,除了像胡耶露這樣積極規劃實踐、就業的學生群體之外,還存在著隱形的“校漂”群體。

秦康美解釋說,“校漂”現象之所以出現,原因在於有的學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一門心思隻想考名校的研究生或者考公務員,其他不願去嘗試﹔有的學生不願走入社會推銷自己,害怕競爭﹔有的學生好高騖遠,和現實脫節,一旦走入社會又屢屢碰壁,進而回避現實、害怕就業。

“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出台了各種提升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南京司法行政機關將普法工作延伸到校園,同時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高校就業保障工作,高校很歡迎。”秦康美說。

近年來,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和南京市浦口區司法局聯合創辦了“送法上門”法律服務實踐活動,每學期安排100名本科生參加社會實踐。“課外實踐需要學生到司法局定點的8個點去值班學習,包括法律援助、公証、調解中心、司法所等一線窗口服務,且至少需要在值班點值班兩次,還要到鄉鎮社區送法上門服務6次。”秦康美說,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在本質上改善了學生的就業自信度,切實提高了就業率。

“我就是學校和司法局協作活動的獲益者。”今年畢業的該校法科生鄭鬆偉深有感觸地說,正是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他才加倍努力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與一家律師事務所簽訂了就業三方協議,即將成為一名實習律師。

據了解,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今年畢業本科生299名,已有264名落實了就業去向、簽訂了三方協議﹔畢業研究生40人,除1人已深造讀博,30人已簽訂就業合同,9人已確定有意向單位。

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還探索實行“雙導師制”,即每名碩士配備一名校內導師及一名校外導師,校外導師參與實訓課程教學、開設專業講座、提供對口實習崗位並指導學生進行崗位實踐。

從2020年11月起,浦口區司法局局長吳峰受聘擔任該校法律碩士校外導師,每學期為研究生定期開展學術講座和就業路徑指導專題講座。近5年來,該局先后為1123名學生提供見習鍛煉崗位,協助230余名學生開展就業創業。

“針對南京高校大學生和返鄉青年學生就業實習需求,我們每年6月、12月廣泛搜集見習崗位,累計開發各類見習崗位36個,為13名大學生提供就業實習崗位。”吳峰介紹,近兩年來浦口區司法局累計為浦口區政府與高校開展校地人才合作框架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查8次,提出法律風險點提示26條,助力畢業生就業。

校地共建新平台

提升服務覆蓋面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高職院校,目前有53個專業,每年有4000名學生畢業。該校開設的法律事務專業就業方向為律師行政助理、法院書記員、基層人民調解員等。“江寧區司法局多年來參與我們學校的課程設計,圍繞專業教學和就業崗位需求提供建議。”該校副教授陳瑤說,司法局每年安排40至80個實習見習崗位,為學生將來就業提升直觀體驗。

據了解,江寧轄域有高校24所,在校師生23萬人,佔南京高校總數的1/3,建成了全市規模最大的大學城——江寧大學城。

江寧區副區長李鵬介紹說,江寧區注重收集大學生關注的法治需求,實現精准普法、按需普法。又到一年畢業季,網絡直播等新業態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選擇互聯網平台就業,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是當下普法工作新的側重點。

江寧區司法局副局長蘇克剛說,大學生經常遇到法律訴求,包括實習、就業風險,勤工儉學法律風險防范以及直播帶貨等社會活動中遇到各類問題,亟須司法行政部門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較為便捷的法律服務和保障。

“南京高校雲集,法學專業學生群體龐大。同時南京作為省會城市,法學專業學生就業面廣、機遇多,但需要積極加強各方面引導,提供更貼近高校和學生需求的實習就業創業平台。”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錢智介紹,目前南京律協及一些大型律所,在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都建立了實踐基地或設立專項獎學金,吸引大學生就業。

在6月20日的活動中,由江寧區法治宣傳教育辦公室牽頭、南京傳媒學院發起,攜手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11所高校正式簽約建立南京首個高校普法聯盟——“益起普法·高校聯盟”。

“這將實現‘三贏’,不僅有利於高校教學管理、提升學生法律知識素養,司法局還可以利用高校大學生資源,打造出更多原創視頻、動漫、微電影等普法作品,提升普法產品品質、形成普法合力。”江寧區司法局局長朱同福介紹,該普法聯盟建立后,將推進各高校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提供網上普法、在線咨詢等法律服務,擴大大學生法律服務的覆蓋面。(記者 丁國鋒)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