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顯成效 專家:推動教育回歸初心

王紹紹
2022年06月25日15:5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教育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去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布,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發布以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成效顯著。今年4月至6月,教育部組織各地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工作,全國累計排查線上線下培訓機構14萬個,其中發現有問題機構3743個,佔比2.7%。各地通過關停取締、限期整改等措施對違法違規培訓機構予以處置,問題機構整改率達94%。

“‘雙減’政策符合社會整體利益,有利於長遠發展。”北京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高致遠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過度校外培訓不符合教育初衷,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外部性,“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生學業壓力減輕,家長焦慮得到有效緩解,家庭教育經濟負擔明顯減輕,逐漸推動教育回歸初心。

業內一致認為,“雙減”工作是教育發展理念的回歸、教育生態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創新,促進教育實現去功利化、回歸公益化,去應試化、回歸素質化,去焦慮化、回歸理性化,讓孩子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雙減’前,有些培訓機構將‘學得多’等同於‘學得好’,將‘參加課外培訓’宣傳為‘能取得好成績、獲得好未來’,遠離了‘好教育’的定義。”高致遠表示,一段時期以來,“出了校門就進課外輔導班”“校、家、校外培訓機構三點一線”是不少中小學生的常態,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減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對此,高致遠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再造的教育體系,可能擾亂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加劇家長焦慮。從產業結構角度說,教育培訓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的或是無益需求。

“家長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的轉變,是‘雙減’政策落實的關鍵之一。”高致遠建議,家長在突破認知提升能力等內在方面努力,擔起教育責任、優化教育認知、提高教育能力﹔同時外界應給家長支持和幫助,解決家長困惑,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並與學校達成減負共識,促進家校合作。

實際上,相關部門近年來在不斷積極推進課后服務工作,不斷健全完善課后服務有關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后服務,6496.3萬名學生、465.6萬名教師參與了課后服務。

“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應滿足真實需求和有益需求,並有利於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雙減’政策關系到民生福祉、生育養育、共同富裕,滿足的是整體利益需求、全局目標需求、長遠戰略需求、孩子一生健康成長需求、民族復興持續動力需求,符合社會整體利益,是有利於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政策。”高致遠說。(實習生李皓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