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系列解讀之二
緊扣目標強化落實 促進石化化工行業水效進一步提升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王紹紹)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深入推進我國工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行動計劃》共提出了6個方面12項具體任務。
“《行動計劃》的出台,進一步明確了典型行業水效提升目標,提出了節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水效提升改造升級等重點方向,部署了創建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和園區、培育水效提升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等具體任務,對於減少工業生產過程的水耗、能耗和碳排放,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以及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處處長周俊華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
《行動計劃》有利於促進石化化工行業節水降碳協同
石化化工行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基礎原材料產業,水資源消耗大,屬於五大高耗水行業之一。據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石化化工行業總取水量約72億立方米,位居工業行業第三位,其中煉油、乙烯、甲醇、化肥、氯鹼、純鹼、硫酸等子行業取水量較大。
周俊華表示,近年來,石化化工行業節水取得一定成效,單位產品取水量呈下降趨勢,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雙碳”驅動的大背景下,《行動計劃》的出台為石化化工行業深入推進降碳協同工作提供了具體目標。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的主要目標,涉及的六大重點行業主要產品水效提升預期目標從5%到15%不等。“《行動計劃》相關指標的提出,對行業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如完成預期目標預計為社會節水約3億立方米。”周俊華說。
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要比2020年下降5%。周俊華表示,這一指標若能如期達成,將帶來深刻的積極效益,這是由於石化化工企業在用水過程中通常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物料,節水的同時會帶動節能和降碳,並從源頭上控制廢水產生量,促進企業節能減排。
《行動計劃》有利於培育石化化工企業與標准接軌
近年來,石化行業高度重視節水標准制修訂工作,目前已制定取水定額國家標准19項,節水型企業國家標准3項,團體標准2項,涵蓋了大部分主要用水行業的產品,為推動石化化工水效提升提供了標准支撐。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自2019年起持續開展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遴選出6家石化化工行業水效“領跑者”企業,其單位產品取水量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有些企業用水效率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行業節水樹立了典范。
周俊華介紹,《行動計劃》的發布,確立了示范引領和標准先行的工作機制,提出統籌完善節水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團體標准體系,到2025年制修訂100項節水標准,基本覆蓋重點用水行業,為節水標杆創建提供了支撐,有利於培養一批國際先進的節水企業。
《行動計劃》有利於推動石化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嚴重制約著石化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的出現為該行業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標提供了可行路徑。
周俊華建議,石化化工行業應當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節水技術升級改造、大力發展節水服務產業三方面著手,力爭圓滿完成水效提升預期目標。
一是加快調整石化化工產業結構。“十三五”以來,全行業加快推動落后產能淘汰,結構優化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行業將進一步嚴控新增產能,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對於缺水地區以及水資源敏感地區,堅持以水定產,從嚴取水定額標准,加大廢水循環利用及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等非常規水利用力度。
二是加強行業節水技術的攻關和推廣。在石化化工行業加快攻關適用於煉化企業的閉式循環冷卻塔、煤化工廢水近零排放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推廣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聚氯乙烯離心母液水回用、燒鹼蒸發二次冷凝水回用、石油天然氣開採廢水處理與回用等技術工藝。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改造,積極推廣煉化企業水平衡測試及優化分析軟件、管網漏損檢測與修復等。
三是培育壯大節水服務企業。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支持相關企業研發化工新材料、新工藝用於節水裝備和高鹽廢水處理工藝。建立石化化工行業節水服務交流平台,開展節水服務進企業活動,鼓勵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模式,拓展合同節水管理服務范圍和深度。進一步完善節水服務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培育壯大節水服務產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