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王迎霞  吳純新 葉 青  華 凌  孫 越
2022年07月01日08:4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仲夏,銀川平原黃河奔涌,稻香魚躍。

  6月27日,一場別有深意的活動在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舉辦——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聯合銀川市賀蘭縣科技局,開展宣講貫徹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主題黨日活動。

  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七一”到來之際,全國科技系統積極引導黨員干部砥礪政治品格,汲取“精神營養”。

  科技進步,國家興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形成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涌流?於科技工作者而言,這是關鍵。

  在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各地把“最初一公裡”的黨建成效落實到“最后一公裡”為科研人員和各類創新主體的服務當中,建強基層戰斗堡壘。

  不走“過場”,緊密結合創新實際

  “黨員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干啥都沖在前。”6月29日,湖北宜昌高新區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內,吊塔林立,機械轟鳴。

  白天,400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揮洒汗水﹔晚上,千余人爭分奪秒,挑燈夜戰。施工總承包項目經理柏建偉是一名共產黨員,嚴盯每個施工環節。

  6月26日,邦普宜昌基地全員和項目參建各方鄭重承諾,奮戰100天,向一期項目投產發起全面沖刺。時間緊,任務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必不可少。

  “我們黨委派出專班一對一指導,用跟蹤式服務為企業注入黨建活力。”宜昌高新區白洋鎮黨委書記譚本相說。

  項目首個支部——中共宜昌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4月8日正式成立。從完成全國黨員關系轉接、支部標准化建設到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僅用時15天。

  邦普宜昌基地深入骨髓的奮斗精神,是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爭先、勇攀高峰的縮影。

  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工作實際相結合,扎實推動黨史經常學、長期學、跟進學,這已成為科技系統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和常修課。

  系統布局高端創新平台,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相繼揭牌運行6家省實驗室,布局建設21家中試基地,支持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推進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河南省科技廳認真履行省科創辦職責,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規劃處黨支部啟動“青年黨員微課堂”活動,以視頻為主要分享方式,每周一期回顧我黨歷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盛況,讓黨員在百余年建黨史中不斷汲取前進力量。“作為首都科技工作者,要將學習成果源源不斷轉化為推進重點工作的精神動力,為北京率先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更多力量。”規劃處黨支部書記董齊超表示。

  不做“曇花”,積極探索長效機制

  黨建與業務要深度融合,科技部門都在探索長效機制。

  早在去年4月22日,寧夏就正式啟動建設“黨建+科特派+服務三農”模式的科技特派員黨建聯系點。“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過程中,以前我們更多關注技術水平和帶動能力,現在則要加強隊伍思想建設。”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楊勇軍指出。目前,這樣的聯系點寧夏共有35個,實現了各地市及縣區全覆蓋。

  以實際行動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寧夏科技廳黨組科學謀劃啟動實施了“創新聯動‘結對子’”三年行動計劃,力求貫穿始終、長效常態、取得實效。

  聚焦基層和企業科技人員、干部群眾面臨的難事、難題和難點,“一對一”“面對面”開展服務活動,寧夏旨在通過“一年強基礎、兩年提質量、三年促創新”的建設,促進創新成果惠及民生。

  在新冠疫情反復帶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廣東高新技術企業表現出良好韌性和較強創新驅動力,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繼續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動能?

  “組織科技系統黨員開展一系列科技服務活動,組建一支高水平科技企業專家服務隊伍,開展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宣講……”6月17日,廣東省啟動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團,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宣布,21個地市將通過6大重點舉措,聯動協同為企業送政策、聚資源。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最終要落腳到為民辦實事上來。”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國平表示,科技廳將以黨建為引領,將高企服務團系列活動作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融合點和落腳點,組織黨員干部及時響應科技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不玩“虛的”,學習行動結出碩果

  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建立制度、確保長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近年來,廣東省通過支持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科技金融供給等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高企量質雙提升。2021年,全省高企存量突破6萬家,連續6年居全國首位﹔高企營業收入超10萬億元、出口總額約2萬億元,擁有全省約85%的發明專利有效量和約90%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A股上市企業中高企佔比超過8成,超5萬家高企分布在全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成為廣東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1年,河南培育創新龍頭企業116家、“瞪羚”企業104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8387家,同比增長33%﹔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145家,同比增長28%,總量居中西部首位﹔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600億元,增長58.36%。下一步,河南省科技廳將帶領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廣大黨員干部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落實落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寧夏創新理念不斷強化,企業創新意識顯著增強,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十三五”以來,全社會R&D投入強度從0.99%增長到1.52%,年均增幅居全國前列,排名從全國第23位上升到第19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5.7倍,技術合同成交額從7億元增長到25.78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56.11%,排名從全國第22位上升至第18位,邁入二類創新地區……

  黨史學習入腦入心,創新之花處處盛開。

  北京科技創新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劉彥鋒在組織黨員學習“兩彈一星”精神時表示,“我們要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扛起時代責任,繼往開來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不斷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中貢獻更大力量!”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