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院士專家談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實現就業和科研“雙贏”

2022年07月01日08:4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實現就業和科研“雙贏”

  編者按 近年,我國將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手段,一大批畢業生走進院所、高校、企業,成為科研助理——他們“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他們“是科研隊伍的蓄水池”,他們就是科研團隊的一分子。本報今日推出特刊,邀您一起走近科研助理。

  畢業生增加167萬,疊加疫情影響,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確實有點難。不過,一份文件的出台,讓他們多了一種選擇和可能。

  6月29日,《科技部等七部門關於做好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的通知》公布,要求統籌推進科技研發、高新技術企業成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發揮科技計劃和創新基地平台依托單位的引領作用,大幅增加科研助理崗位數量。

  近年,我國將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促進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手段。科研助理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如何提升科研助理崗位的吸引力?我們請院士專家談談切身體會。

  “在現有人才政策下,科研助理崗位是充實和完善科研隊伍的重要途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衛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不少應聘科研助理崗位的畢業生有繼續深造的需求,這個崗位也給學生增加了一個“再次選擇”的機會,未來,學生可以帶著科研工作經歷進入下一階段的就業、創業和升學中。

  助力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科研助理作為我所科研項目組的成員,主要參與科研項目立項、計劃、實施以及管理等環節的工作,為項目負責人及科研骨干提供輔助支撐,是助力科技創新的催化劑。”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研究員鐘武律說,科研助理多為朝氣蓬勃的青年,承擔著項目大量事務性工作,使項目負責人和科研骨干能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科技創新。

  汪衛華所在實驗室的學術秘書,以及設備管理和相關儀器開發人員都屬於科研助理,“相比博士后、博士畢業生,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好的學術背景,但又對科研很感興趣,在某些方面很擅長,對我們的科研活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汪衛華說道。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人才所副所長石磊分析,科研活動較復雜,流程較多,需要科研助理配合科研人員完成階段性任務,如協助進行科學實驗中的部分環節,完成科學研究必須的數據收集、分析,以及一些必要的報表、財務報銷結算等工作。

  “招募科研助理也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高校、國家實驗室的科研項目組都設有相應崗位。”石磊認為,在我國,大量開發設立科研助理崗位既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好路徑,達到“學有所用,人盡其才”的效果,又對科研活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這是一項可長期從事的工作

  科研助理是打開上行通道的“跳板”,還是一項可以長期從事的事業?

  “科研助理是一項可以長期從事的工作。”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治理與人才研究所研究員石長慧給出了肯定答案。

  石長慧課題組2019年對全國2076名科研/教學輔助人員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66%的人沒有考慮過更換目前的職業或工作單位,13.4%的人想換單位,6.8%的人想換職業,13.8%的人單位和職業都想換。這意味著,不想繼續從事科研/教學輔助職業的人隻佔總體的兩成左右。

  石長慧進而用另一組數據說明了科研助理崗位開發的迫切性,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017年開展的北京市科研人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來說,“研究輔助人員太少”是他們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甚至超過了“缺乏科研經費支持”。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分析,在今天“數據科學”研究范式日益興起,大數據、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心理測試等先進方法日益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對相關專業特別是跨學科背景的科研助理提出了更多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科研助理崗位不應單純被視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緩沖區”或“跳板”,而是在現代科學研究日益復雜化、組織化、專業化分工背景下的一種必然,同樣需要專業化人才來承擔。

  “我國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既能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又能滿足科研人員的工作需求,將其從繁雜的科研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加專注於科研工作。這是一件可以雙贏的好事!”石長慧認為。

  提升吸引力要拓寬上升渠道

  “科研助理並非一項簡單的工作,要對課題組的工作比較熟悉,尤其對學術秘書崗位而言,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如果能有長期固定的人員當然更好,但實際上這個崗位的流動性比較大。”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說。

  田梅坦言,不同科研團隊給科研助理的待遇不盡相同。另外,科研助理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崗位設置,有的科研助理崗位在個人職業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還比較模糊,對於應屆畢業生吸引力較低。

  對此,汪衛華深有同感。他直言,與在編職工相比,科研助理絕大部分簽署的是短期勞動合同,他們的職業成就感、歸屬感受到影響,上升通道有限。如何進一步提高科研助理的待遇,給其更強的歸屬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要提升科研助理的吸引力,不僅是改善收入待遇,更要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渠道。”石長慧介紹,關於改善科研助理待遇方面,國家已有政策加持保障。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擴大勞務費開支范圍,項目聘用人員由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補助、住房公積金等,納入勞務費科目列支。此外,他建議,科研團隊可以根據科研助理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的貢獻,將其納入收益分配范圍。

  談到如何打通科研助理的上行通道,石長慧認為,對於編制內人員,可以實行職級制,拓寬晉升通道。而對於聘用人員,建議根據科研項目的推進情況、科研經費的規范化管理程度、科研團隊的滿意度等考核指標,對其工作予以考評,多年表現優秀者吸納為編制內人員。

  在石磊看來,今后對於科研助理的職業發展與薪酬待遇,應進一步落實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要求,依據各單位的特點和實際,設定適用於本單位的科研助理崗位考核評價標准和職業成長路徑,將穩定科研助理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使科研助理成為那些熱愛科研、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的理想職業選擇。(劉垠 操秀英)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