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氣象局: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平均降水量為280.6毫米 較常年同期偏多10.7%

2022年07月08日14: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今日上午,國新辦就防汛救災工作情況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亞偉表示,全國自3月17日入汛以來,平均降水量為280.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0.7%,為2017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其中,降雨呈現出南北兩條多雨帶的特點,在南方,珠江流域的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的最多,在北方,遼河流域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的第二多。全國平均氣溫為15.8℃,比常年同期偏高了0.7℃,這也是歷史同期第二高。

王亞偉介紹,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南方暴雨過程多,落區重疊。入汛以來,共出現了1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特別是5月以來有11次,累計雨量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降雨落區高度重疊。

二是降水強度大,極端性明顯。入汛以來,南方出現3134個暴雨站日,較常年同期偏多了將近30%,為歷史同期第二多。廣東、廣西兩省降水量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特別是5月21日至6月21日華南龍舟水期間,廣東、廣西、海南島中東部累計降雨量普遍有200到500毫米,部分地區達到了600到1000毫米。

三是台風登陸偏晚,影響范圍廣。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個台風生成,其中有1個台風登陸我國,生成和登陸的個數均接近常年同期。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台風“暹芭”較常年初台登陸的時間偏晚、強度偏強,具有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風雨強度大、局地對流強、台風外圍出現多個龍卷的特點。“暹芭”台風殘余環流先后影響了16個省(區、市)﹔海南、廣東、廣西、湖南、河南、安徽等地超過60個測站的日降雨量達到了特大暴雨的量級,海南三亞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日降雨量達到了421.6毫米,突破了當地日降雨量的歷史紀錄。

四是強對流天氣頻繁,局地災害影響重。入汛以來,我國共出現20次強對流天氣過程,26個省(區、市)共有470余縣次受到了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的影響,已確認出現17次龍卷天氣,其中中等強度以上龍卷7次。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國今年龍卷總體強度偏弱。

五是6月我國氣溫創歷史新高。6月我國平均氣溫21.3℃,較常年同期偏高了0.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其中,河南、陝西、甘肅、寧夏、山西、山東、江蘇、安徽6月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6月13日以來,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一直在維持,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影響人口多。6月25日,河北省、河南省分別有90個和29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或超過40℃的氣溫,其中河北的靈壽縣達到了44.2℃,為今年出現的最高氣溫。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