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條氣象預警是如何產生的

——從台風“暹芭”登陸看預警全過程

2022年07月10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條氣象預警是如何產生的

   連日來,在台風“暹芭”影響下,龍卷風頻繁光顧廣東多地。7月4日15時30分左右,佛山市三水區雲東海街道附近發生中等級別龍卷,造成樹枝折斷、廠房工棚受損。當天,佛山市氣象台提前一小時發布龍卷警報,為當地防御災害和人員撤離爭取了寶貴時間。

   “救命”的氣象預警,是如何傳遞給我們的?近日,記者來到中國氣象局相關單位,實地探秘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背后的科技支撐。

  源源不斷的一手觀測數據及時傳給數值模式

   近年來,短時強降水、龍卷風等極端性災害性天氣在全球呈多發頻發態勢,給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害。基於雷達、衛星數據分析,是我國預報業務的重要技術支持。

   時間回到6月26日下午,一個熱帶擾動抓住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后在熱帶洋面留出的“空當”,開始發展壯大。幾天后,它成長為今年登陸我國的首個台風“暹芭”,並在登陸后一路北上,帶來豐沛雨水。

   彼時,看著衛星雲圖上初具雛形、稍顯破碎且不對稱的螺旋形狀,人們還難以斷言它的前景。不過,經驗豐富的預報員們,已經給予它充分關注。因為它的所在地——菲律賓群島以東洋面,正是影響我國台風的重要源地。

   依靠衛星雲圖,預報員能夠直觀了解天氣系統的大勢,但精准的預報工作,卻要建立在精密觀測數據的基礎上。我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7萬余個自動氣象站、236部雷達和120余個探空站、7顆在軌運行的風雲氣象衛星,共同組成地空天一體化綜合觀測網,不僅能第一時間捕獲天氣動態,更能精准測得風移雲動背后分鐘級乃至秒級的精密數據。

   將具象的台風抽象成由氣壓、氣溫、風向、風速等數據,對現代天氣預報非常重要。

   百年來,氣象學家將大氣運動的規律總結成一組方程式。今天,用超級計算機求取這些方程組的近似數值解——這就是數值預報。從誕生至今,數值預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准確率和時效已經有了質的提高,更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能夠有效預報未來7天左右的天氣變化,並以每10年延長1天有效期的速度進步。

   視線回到台風“暹芭”身上,它的各項數據,源源不斷地從各種觀測儀器匯聚到氣象大數據雲平台上,經歷傳輸、質控、匯總、分析……人們把第一手的觀測數據傳給數值模式,並期待它能夠計算出盡可能貼近現實的結果。

  數值模式可給出預報,但預報員並不能高枕無憂

   “‘暹芭’將以每小時10公裡到15公裡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7月2日至3日在海南島東部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6月30日,“暹芭”升級為熱帶風暴,並正式獲得命名。

   這是當日中央氣象台對它的預報結論。簡單的幾行字背后,不僅有數值模式的運算,還有預報員的辛勤努力。

   事實上,數值預報最擅長的,是能夠提前多日預報出天氣系統的大致發展,例如台風的大致動向,又如大范圍降雨將要發生。但台風具體路徑如何,降雨落在某地時究竟會下多少,是不可能完全預報准確的。這就需要預報員將預報結論訂正得盡可能貼近現實。

   在“暹芭”預報過程中,來自中央氣象台、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各地的預報員們分析各路資料,研究各種數據,對照過去各種主客觀預報的對錯,還常常聚在一起討論研究,最終得出預報結論。而且,隨著天氣系統的不斷變化,這個預報結論也要及時滾動更新。

   預報結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從預報轉化成預警,同樣要經過嚴謹的流程。數據,仍是這個流程的核心標准。根據《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將研判得出的預報數值與預先通過研究設定好的預警級別標准臨界值進行比較,合乎條件時,即啟動發布相應類型與級別的氣象預警。

   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濤告訴記者,中央氣象台的預警是一種展望形式的預警,比如在預報一個雷暴的時候,是通過算法進行模擬,是一種對未來的模擬,無論怎麼樣,它終究只是一種近似,有誤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何在局限下還把問題克服,這是預報員的使命。預報員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天氣預報准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最后一公裡”是否順暢,關乎防災實效

   每一條預警信息“出爐”,都要走一條“必經之路”,那就是國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作為國家應急指揮平台體系的一部分,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成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預警公眾覆蓋率超過80%,預警發布時效達到3至8分鐘, 能在1分鐘內靶向發送給受影響區域的防災責任人。

   6月30日10時,中央氣象台發布台風藍色預警,指出“暹芭”影響區域。預警雖然發布了,但氣象部門的工作卻遠未結束。

   “我們像醫生,預報天氣就像值班看病,風雨雷霧等天氣狀況正如不同科室的醫生們面對的不同病症。”張濤介紹,一方面,預報和預警需要隨時更新﹔另一方面,中央氣象台發布的預警范圍大、覆蓋面廣,主要基於台風對全國的影響,側重提醒各相關部門做好應急准備。

   從“出爐”到傳遞至受影響人群,預警預報留給人們採取防災避災措施的時間,往往隻有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在這有限而寶貴的時間裡,氣象預警信息“最后一公裡”走得是否順暢,直接關乎防災減災實效。

   如台風“暹芭”登陸,台風與海洋預報中心的人員就會根據各種當地監測到的數據制作實況分析、形勢預報、沿岸海區預報、近海海區預報、遠海海區預報、海事公報、海洋天氣公報、海洋天氣預警等產品,並通過網站、電視、廣播等媒介發布。

   看似細微的工作,卻極端重要,考驗著基層氣象人因地制宜把握天氣的能力。

   “暹芭”影響過程中,在影響范圍動輒上千公裡的台風卵翼下,還隱藏著活動區域僅僅數公裡、從出現到消亡幾十分鐘到數小時的龍卷風。它們分散出現在廣州、佛山、潮州、汕頭等多地。想要對這些破壞力十足的“小個頭”做出准確及時的預報預警,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難題。

   氣象部門進行了嘗試——7月4日14時30分,佛山市氣象台發布精細到鎮街的龍卷專門警報:“預計兩小時內三水西南、雲東海、樂平可能有龍卷,請立即組織防御,尤其是廠房頂棚和防風能力差的建筑物的業主應盡快組織人員撤離。”此舉為應對龍卷風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從觀察副熱帶高壓這樣的大尺度天氣系統移動,到捕捉龍卷風這樣的極小尺度天氣系統生消,一條預警的誕生離不開科技積澱、經驗積累、綜合觀測系統密切聯動、數值預報“國之重器”投入。在張濤看來,還需要把服務觸達每個細微角落,更需要一顆面對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確預報的現實、仍以百分之百的勇氣與熱情投入的心。

   (記者 崔興毅 通訊員 劉釗)

(責編:魯婧、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