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我國核電安全有序發展迎來“窗口期”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杜燕飛)當前,我國核電正迎來安全有序發展“窗口期”。7月14日、15日,國家電投海陽核電二期工程暨900兆瓦遠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核島安裝先后開工建設。
今年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對經過多年准備和全面評估審查、已納入國家規劃的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陸豐三個核電新建機組項目予以核准。今年3月出台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
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表示,核能是保障能源安全和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選擇,我國能源未來發展需要核能的安全高效利用,各方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認識核安全的特殊性,正確把握核電發展規律,強化核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管,增強發展核能的信心。
海陽核電二期工程、900兆瓦遠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開工
7月14日,我國重大能源項目——國家電投海陽核電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將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計劃於2027年建成投產。
海陽核電二期工程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二期工程採用自主設計、國產化的三代非能動CAP1000機組,工程建成投運后,海陽核電基地將有4台機組運行,年發電量約為40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山東省一半以上人口的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原煤消耗約17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200萬噸、二氧化硫約10.4萬噸、氮氧化物約9萬噸,減排效應相當於種植闊葉林約8.8萬公頃。”國家電投集團副總經理盧洪早介紹,工程建設也將進一步拉動地方就業,帶動產業鏈升級,促進區域能源結構低碳轉型,助力山東省打造千萬千瓦級沿海核電基地。
同日,我國首個900兆瓦遠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在海陽核電基地開工,計劃於2023年投運。
據盧洪早介紹,該工程採用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能零碳供熱技術——“暖核一號”,依托海陽核電在運核電機組實施,將新建約120公裡的長距離輸熱骨干管網。項目建成后,實現跨區域核能供熱,供熱區域可達青島、威海地區,可滿足約100萬人口取暖需求,同時可替代原煤消耗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該工程還將實現核能與風光儲聯合運行、多能互補,構建膠東半島零碳的水熱供給體系,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供熱可靠性。
記者了解到,海陽核電二期工程投運后,海陽核電將具備3600兆瓦的核能供熱能力,每個供暖季可提供熱量約4000萬吉焦,供暖面積可超過1億平方米,滿足約400萬居民的清潔取暖需求。隨著海陽核電后續項目的建設,海陽核電站最終供熱能力可達2億平方米,將為我國核電基地大規模、遠距離、跨區域開展零碳供熱提供示范。
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核島安裝開工
7月15日,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核島安裝正式開工,較計劃提前46天,為后續核電系統和設備安裝等工作創造了條件,標志著華能集團控股建設的首座大型壓水堆核電站向著建成投運又邁出了一步。
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現場。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是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最大能源投資項目,規劃建設3號、4號兩台120萬千瓦核電機組,均採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兩台機組已於2021年實現“雙開工”,是“十四五”開局我國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
“該項目預計總投資368.5億元,建設周期60個月,計劃於2027年初全部投運。”華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建成后,每年可向海南輸送清潔電量18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標煤消耗5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00萬噸,助力海南構建綠色、安全、集約、高效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