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對話》——人民創新者系列

劉偉光:“高質量上雲”將為互聯網行業帶來增長新動能

人民網記者 夏曉倫
2022年07月18日08: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某影視渲染公司在雲上快速搭建生產制作和雲渲染平台,大大縮短制作周期和節約成本實現80%產能復工﹔某大型互聯網公司在雲上實現全球五大區同步開服,頂住千萬用戶同時涌入所帶來的服務器運行壓力﹔某社交媒體平台將視頻內容存在雲端,可根據用戶訪問頻率,對冷熱數據進行分層,大幅降低內容管理成本……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逐漸加快,雲計算的發展與創新應用也實現了新的飛躍。

“技術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雲計算的出現讓互聯網不隻能夠傳遞信息,還可以通過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產生新的有價值的信息。”阿裡雲智能新金融與互聯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向記者表示。

阿裡雲智能新金融與互聯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受訪方供圖

上雲成數字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6.6%,平均是GDP增速的一倍,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在GDP中佔比達到38.6%。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中長期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關鍵動力,數字經濟的時代已正式來臨。

在數字經濟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企業需要通過上雲實現生產在線、管理在線,甚至連接外部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實現業務流、貨物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有關業內人士指出,雲不只是一種IT資源,而是一種新戰略的開啟。

“雲作為一個全時在線的數字化承載,天然具備跨越物理時空的優勢:企業以雲為基礎,能夠讓更多相關方在線連接形成共生網絡,運行起來就會產生大量的行為交互數據,企業通過算法挖掘實現智能化,進而為數字化業務創新提供無限可能。”劉偉光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雲也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一種全新生產關系。

從生產力要素到生產關系,每一種革命性技術會形成一個工具、一種生產資料、一個平台。對此,劉偉光認為,當前,我國雲計算技術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雲的優勢特征也逐步顯現,為真正實現生產資料的集約化使用提供了可能。

“不過,我國雲計算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很多企業只是將上雲簡單地認為是服務器的替換,沒有對雲的深層次能力進行挖掘,這就需要提升企業上雲的系統性和專業性。”劉偉光坦言。

互聯網企業上雲步伐加快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我國加速步入萬物智聯、融合創新、全域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而互聯網行業作為創新技術的領頭羊,對於技術的革新與運用最為敏銳和積極。

因此,互聯網企業通過雲網端融合技術,將創造新的場景與富有想象力的新市場,比如像利用AR/VR技術的游戲產業、自動駕駛、智能制造、遠程醫療與教育等虛實融合場景,共同構建數字新世界。

劉偉光表示,互聯網行業作為最早一批上雲、用雲的企業,用雲的使用效果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率與競爭力,“可以說,上雲將為互聯網行業帶來資源紅利、數據紅利以及管理紅利的增長新動能。”

他預計,未來將有大量新型應用在雲網端融合的新計算體系中運行。隨著雲網端技術進一步融合,無論企業或個人,計算將進一步向雲上遷移,帶動下一代互聯網發展。

互聯網企業該如何高質量上雲?

當前,雲計算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生產力。劉偉光認為,不斷推陳出新的場景,打磨了雲計算的核心技術,未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將演變成“雲原生企業”。

實際上,雲不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賦能業務發展、優化企業管理的核心能力。那麼,互聯網企業該如何加速推進上雲進程?對此,劉偉光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互聯網企業應以業務為驅動開啟上雲之路。互聯網企業應通過服務可觀測等技術動態調控資源和業務的匹配關系,實現物盡其用﹔根據實際業務系統應用的遷移難度確定雲化改造方案﹔根據合規要求、業務安全需求等因素確定上雲方案,利用混合雲方式實現數字基礎設施的優化部署方案。

其次,互聯網企業應不斷優化成本評估理念和體系。雲基礎設施服務採購成本不再只是一種資本支出,而應被納入運營成本,企業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靈活增減,減少冗余,實現資源IT供應曲線和業務負載曲線的最大化擬合,並在不斷的運營優化過程中,實現成本的進一步把控。

第三,互聯網企業應不斷更新對於雲價值的認知,持續優化雲生命周期管理。發揮雲的承載作用,基於諸如雲+AI、雲+5G、雲+物聯網等方式,拓寬技術賦能范圍,實現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變﹔探索用好雲的路徑,在提升研發效率、運維效率、提升穩定性和優化成本結構等維度,實現跨越式突破。

此外,如何用雲原生技術解決創新可能帶來的新問題,也成為業內共同關注的課題。“互聯網企業大都是雲原生企業,從他們創業開始,我們就一直陪伴,共同見証了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從萌芽到爆發式增長,甚至到如今的全球化布局。”劉偉光說。

有關專家表示,雲解決了向下硬件差異化的問題,雲原生解決了雲之上應用的差異化問題,這讓更大規模的社會協同成為可能。

對此,劉偉光認為,雲原生技術將越來越易用,互聯網企業隻需關心架構之上的敏捷開發與業務創新,底層資源都可以交給雲計算公司來考慮。這在根本上加速了IT領域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化分工,並將改變創新驅動力的底層邏輯。”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