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想卷土重來 還得先過用戶體驗這一關
AR眼鏡想要翻紅,還需在相關技術領域持續創新,提升用戶體驗感,同時也需要出現“爆款”的應用場景。
翁仲銘 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軟件學院副教授
8月2日,米家眼鏡相機亮相,出品方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北京蜂巢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巢科技)。蜂巢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夏勇峰認為,它不是增強現實(AR)眼鏡,可它是自10年前谷歌眼鏡發布以來,當下AR眼鏡的“最優解”。
10年前,谷歌眼鏡橫空出世。然而這件尖端科技產品很快便暗淡了下來。此次米家眼鏡相機的出現是AR眼鏡卷土重來的信號嗎?對此,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軟件學院副教授翁仲銘認為,AR眼鏡想要翻紅,還需在相關技術領域持續創新,提升用戶體驗感,同時也需要出現“爆款”的應用場景。
各路玩家紛紛涌入AR眼鏡新戰場
2012年,谷歌眼鏡首次採用了AR技術,像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一樣,可以把重要資訊推送到佩戴者眼前。谷歌宣稱,可以利用這款眼鏡進行拍照上傳、視頻通話、郵件處理、查詢天氣路況等操作。
然而,2013年4月,當這款引起廣泛關注的硬件產品推向市場后,並沒有點燃消費者的熱情。
除了1500美元的高昂價格成功勸退了很多想要嘗鮮的人之外,谷歌眼鏡與其宣傳相差甚遠的體驗感也讓不少消費者失望。“發熱、續航時間短、缺少‘爆款’應用等都是谷歌眼鏡沒有流行開來的原因。”翁仲銘分析道,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谷歌眼鏡在硬件、使用體驗等方面的不完美,在短期內都是難以解決的,這也決定了其成本難以控制。
翁仲銘舉例說,以芯片技術為例,10年前芯片制程工藝還是45納米,谷歌眼鏡使用了一顆雙核心的處理器,導致眼鏡發熱嚴重,同時續航也隻有1小時,這是谷歌眼鏡的最大短板。
雖然谷歌眼鏡是個劃時代產品,但由於那時的AR技術尚未成熟,谷歌也無奈地在2015年初將谷歌眼鏡項目取消了。
然而,隨著AR產業的發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如今AR產業業內盛傳著“2022年是國內消費級AR眼鏡元年”的論調。
翁仲銘介紹,目前不少初創企業正在消費級AR眼鏡市場大放異彩,很多原本面向企業市場的AR眼鏡廠商也紛紛開始推出自己的消費級AR眼鏡,甚至一些手機廠商也正將AR眼鏡作為下一代移動終端平台開始提前布局,緊鑼密鼓籌備著自己的AR眼鏡。
4月19日,AR眼鏡廠商雷鳥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在京東上架了AR眼鏡雷鳥Air﹔4月26日,AR眼鏡廠商深圳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INMOAirAR眼鏡也在京東平台正式上線﹔5月9日,AR眼鏡廠商Rokid的AR眼鏡Rokid Air正式上線京東自營旗艦店……這些AR眼鏡的價格都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
此外,谷歌、蘋果、微軟等這些科技巨頭也都已將推出自家的新款AR眼鏡提上了日程。例如,今年5月,谷歌卷土重來,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一款新的AR眼鏡。
在多種技術平衡中尋求“最優解”
雖然,自2022年開始,針對消費端的AR眼鏡市場很活躍,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AR眼鏡領域始終沒能出現令人滿意的消費級產品,目前行業內的標杆產品也不是針對消費端用戶的產品。
夏勇峰也強調,蜂巢科技決定做一個以現實世界為主的、對用戶有用的、放棄噱頭但具有高可用性並能真正交付的AR眼鏡。米家眼鏡相機正在努力尋求當下AR眼鏡的“最優解”。
“用戶體驗感是AR眼鏡能否成功走向消費端用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近眼顯示技術對用戶體驗影響很大,但目前該技術很難在視場角、薄度、成本、亮度這幾項參數中找到最優解。”翁仲銘認為。AR從本質上說就是將設備生成的影像與現實世界進行疊加融合。這種技術的核心就是通過光學鏡片組件對微型顯示屏幕發出的光線束進行反射、折射、衍射,最終投射到人的視網膜上。
目前AR眼鏡行業所採用的近眼顯示方案主要有光學棱鏡、共軸空導和光波導。
翁仲銘認為3種方案各有優劣,光學棱鏡技術較為成熟,能夠提供3者中最高的亮度,但視場角存在局限,即用戶透過眼鏡能看到的視野范圍較小。
共軸空導和光波導方案雖具備更大的視場角,但前者需要較厚的光學模組,使眼鏡變得更大、更重﹔光波導方案可以讓眼鏡變薄,但良品率不高,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成本也很高。而且這兩種方案亮度都不夠,很難在較亮的戶外使用,因此應用場景隻能局限在室內。
“米家眼鏡相機選用的是自由曲面光學棱鏡,有很高的光效比,室內室外都能看清屏幕。但是它的透過率不如光波導,在眼前仍有遮擋感,而且是單目,很難讓使用者沉浸其中。”翁仲銘說。
此外,高算力、高功耗所導致的高供電需求也是AR眼鏡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
“要把高算力的芯片、能夠識別深度信息的高清攝像頭集成進一副眼鏡裡,其實並不容易。”翁仲銘解釋,因為強大的計算能力意味著過高的能耗,這就要求電池容量也得相對提升。
當全套技術方案得以實施后,還需顧及鏡體自重,因此隻能在硬件和性能方面作出讓步。“AR眼鏡最終的體驗感還要體現在其功能性上,目前國內AR眼鏡普遍採用的還是觸控、指定手勢以及操作手機配套App的交互方式,用戶無法完全解放雙手。”翁仲銘表示,更好的用戶體驗需要更加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支撐,比如人臉識別技術、手勢識別技術等。少了這些,用戶的體驗感很難獲得質的提升。
應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提升用戶體驗
隨著AR眼鏡市場的逐漸活躍,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被人們提及,那就是AR和虛擬現實(VR)到底誰更具有未來。此前,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微博宣布重新創業,就相中了AR,並於7月10日官宣了其最新AR創業公司——“細紅線”。
業內人士的普遍觀點是,在AR和VR無法一體化之前,AR眼鏡和VR頭顯將長期在場景領域競爭。而AR的優勢在於與現實世界的強聯系。
根據觀研天下數據中心的統計數據,我國AR眼鏡消費端的應用,游戲佔比35%,影視直播佔比32%,旅游和社交購物佔比為33%。
“目前AR眼鏡受制於技術和理念,應用場景相對狹窄,導致用戶的智能體驗感偏弱,實用性欠缺。”翁仲銘說,AR眼鏡應為佩戴者創造一個可看、可玩、可用的平行世界。
語言翻譯是目前很多款AR眼鏡聚焦的應用場景。米家眼鏡相機就有由“小愛翻譯”提供的英漢互譯功能,開啟之后,隔著三四十厘米,對方說的英文都能第一時間翻譯成中文,就像是有了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同聲傳譯,完全不影響面對面交流﹔谷歌眼鏡也推出了翻譯功能,用戶佩戴谷歌眼鏡並開啟翻譯功能后,就能實時看到別人說話的譯文,就像看電影字幕一樣。
“除了翻譯場景外,AR眼鏡還可以作為商務人士的‘提詞器’,談判時可以輕鬆利用眼鏡查閱資料。”翁仲銘說,AR眼鏡未來要想贏得用戶的心,必須要聚焦用戶的消費需求,以創造性、時代性的應用功能讓更多消費者脫離手機的束縛,在解放雙手的同時開啟全新的生活方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