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國貿通”線上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整合打通優質資源,發揮深度供應鏈優勢——
以服務升級撬動外貿潛能(建設中小企業綜合性服務平台③)

核心閱讀
由於外貿進出口事務多、流程長、專業性強,中小微企業在拓展市場時面臨一定挑戰。近年來,相關企業搭建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在提供一站式貿易服務的同時,不斷延長服務鏈、深耕供應鏈,幫助平台上的中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生產、物流、通關、結算……外貿進出口涉及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事務多、流程長、專業性強。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安全高效地拓展國際市場?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應運而生。通過提供物流倉儲、報關報檢、信用保險、融資退稅等進出口環節服務,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可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降本增效、提高國際市場綜合競爭力。
浙江省國貿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公司搭建的“國貿通”線上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整合打通了銀行、信用保險、倉儲物流等優質資源,為3000多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低成本的一站式貿易綜合服務。
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是義烏市鼎鋒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少鋒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2017年,梁少鋒成立鼎鋒進出口有限公司。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公司主打的女士內衣產品迅速獲得海外客戶的青睞。
前景一片光明,但接下來的事情超出他的預期。“通關時間多長?結售匯怎麼辦?是不是每一項事務都需要招個專業的人來負責?創業很苦,每件事都要操心,那段日子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梁少鋒回憶。
恰巧某一天,梁少鋒在車載廣播中聽說了“國貿通”平台,可以為企業提供進出口一站式服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聯系了平台。“中間環節交給平台,節約了企業自聘專業人員的成本,我們可以放開手腳專注開拓國際市場。”如今,梁少鋒還投資建設了服裝加工廠,公司年出口額達到500萬美元。
對於東陽市煜林貿易有限公司而言,與“國貿通”平台的結緣,則要從一張信用証說起。
2020年之前,煜林公司的海外客戶通常通過面談簽單採購,雙方之間熟悉且信任度高,一般用電匯方式匯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新客戶出於安全考慮提出用信用証結算。
“在信用証結算方式下,我們需要在發貨后憑出口單証去銀行取貨款。如果單証資料與此前約定的條款稍有不符,甚至集裝箱晚一點運出,都可能面臨拒付的風險。”面對長達數十頁的信用証條款,公司負責人孫程暉犯了愁。
兩難之際,在“國貿通”平台信用証專員幫助下,煜林公司反復與採購商溝通,並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了部分條款,順利完成了20萬美元縫紉機配件的交付。
從前,無論是出貨、收付款還是出口退稅,煜林公司都需要自行與銀行、海關、稅務等部門對接,僅出口退稅環節,就得配備專人准備資料。現在,“國貿通”平台第一時間就可從電子口岸自動獲取報關、物流等單據,在線向稅務部門申報代辦退稅,平均7個工作日左右,稅款就會到賬,大大提高了資金的回籠速度。今年一季度,煜林公司出口額達80萬美元,預計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50%以上。
延長服務鏈,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般意義上的外貿綜合服務平台,主要提供進出口中間環節的服務,但“國貿通”平台希望做得更多。
外貿並非一錘子買賣,尤其是機械裝備出口,售后維修環節直接關系客戶評價。
“氣候、環境等因素都會對設備運行狀況產生影響,對單個中小微外貿企業而言,了解國際市場作業情況、技術能力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務更是難上加難。”國貿供應鏈公司總經理鄧超鋒說,“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幫助企業解決進出口中間環節的難題,還要延長服務鏈,助力提升中國制造的綜合競爭力。”
一次,一名國外客戶發來信息詢問農機產品情況,“國貿通”平台協助客戶在湖南某工廠採購了幾套包含色選機、碾米機及包裝機在內的大米加工生產線,並迅速完成設備交付、安裝調試。
然而,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客戶發現大米日產量無法達到預期要求,且存在碎米較多問題。通過初步視頻會議連線,平台對設備參數、電力荷載、場地環境、氣候濕度等因素進行逐一排查,並指導客戶調整設備后,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隨后,國貿供應鏈公司產品經理與工廠工程師一同前往對方所在地進行現場診斷排查,最終確定產量較少是由於作業車間地面有坡度,致使設備功率不足,碎米問題則是由於谷物干燥度不夠。
“我們對設備底座進行了平整加固,同時為客戶配備了水分檢測儀,可以一鍵檢測谷物的干濕度。”鄧超鋒說,“客戶對我們的裝備質量和售后服務效率贊不絕口。”此后,剩下的幾套設備順利交付投產,客戶又追加採購了谷物干燥機等設備。
“靠著日積月累,‘國貿通’平台在服務鏈各環節都積累了不少國際市場信息。”鄧超鋒說,通過對訂單單証、物流結算、售后反饋、市場需求等全流程數據進行分析,平台可以進一步為用戶提供決策咨詢,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深耕供應鏈,拓展增長新空間
外貿綜合服務平台面向的市場主體大多是中小微外貿企業。面對工作量大、需求繁雜等問題,如何盡可能利用平台的信息優勢、資源優勢,與平台上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共同開拓更大市場?
國貿供應鏈公司將目光投向東南亞的汽車后市場(已售汽車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或服務活動)。汽車后市場對產品專業適配度要求很高,如果不了解當地汽車市場情況,出口的配件可能根本無法使用。
“當地市場有需求,不妨將供應鏈再延伸些,把服務做得更好些。”鄧超鋒這麼想。
2018年,公司在印尼自建當地首個汽摩配件交易B2B(企業對企業)電商平台,對當地的傳統汽配產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打造了從配件搜索、報價比價、購買、擔保、支付到配送的汽配交易鏈條。
同時,公司組建本地化運營團隊,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設立海外倉和汽車修理廠,走出了一條“數字化貿易+深度供應鏈”的出海模式,為平台上的配件企業快速打開東南亞市場蹚出了一條路。
挖掘外貿更大潛能,關鍵要發揮深度供應鏈優勢。在非洲,國貿供應鏈公司已成為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南非標准銀行的重要合作伙伴,實現交易信息全方位互通。
“我們還是義烏市首批二手車出口企業,借助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印尼汽摩配件電商平台等優勢資源,我們得以快速匹配供應商,幫國內企業出口二手車、汽摩配件至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鄧超鋒介紹,目前,海外獨立站交易規模逐年擴大,數字貿易和深度供應鏈優勢日益凸顯。“我們將繼續探索,與平台上的中小微企業共同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3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