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國華: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
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奚國華。中信集團供圖
人民網上海9月2日電 (記者夏曉倫)“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促使企業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發生全面、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站在這個全新‘起跑線’上,國有企業應更多履行職責使命,強化基礎支撐作用。”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期間,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奚國華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創新應用展區,中信集團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取得的智能化轉型代表性成果。對此,奚國華說:“這次參會,我們收獲很大,看到人工智能在產業領域新的應用,擴大了與人工智能領域同仁的交流合作,獲得很多啟迪和借鑒。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拓展人工智能與集團業務融合的深度廣度,持續激發新動能、新活力。”
“我國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走向新階段”
近日,科技部發布《科技部關於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設智慧農場、智能港口、智能礦山、智能工廠、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動駕駛、智能診療、智慧法院、智能供應鏈等十個示范應用場景。
奚國華認為,這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走向新階段,首批十大示范應用場景落地已具備堅實的支撐。一是技術實現較快發展,二是生態支撐良好,三是場景應用將促進技術迭代更新。“此次通過加大政策支持,推進示范場景應用落地,將激發企業創新動力,聚焦場景應用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有利於促進原始創新。” 他說。
據測算,相比2021年,我國2025年數字經濟增長絕對值將達15萬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從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將從15%提升至45%。對此,奚國華認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人工智能催生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
奚國華舉例說,比如,人工智能創造的虛擬勞動力,能解決對適應性和敏捷性要求高的復雜任務。智慧教育實行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學習,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助力實現教育平等化、數字化。
奚國華還表示,本輪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是基於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該算法對數據依賴較大。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不一以及系統互通性問題,特別是數據採集和標准化問題,是制約人工智能進一步應用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數據進一步打通和沉澱,疊加政策法律法規完善和數據權屬明確,數據實現在更大范圍內的共享,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基礎才能更為堅實。
“不宜‘神話’人工智能,仍面臨多方面挑戰”
奚國華坦言,要清醒認識到,新技術落地不會一蹴而就,更不宜“神話”人工智能。我國人工智能應用端發展幾乎與國外同步,在智慧零售、智慧醫療、無人駕駛等細分領域全球領先,但仍面臨一些挑戰。
奚國華分析稱,在產業結構方面,應用端比重較大,在關鍵技術、芯片制造、架構設計、底層平台等方面需下功夫,不斷增強根技術能力﹔在數據標准建設方面,系統建設、數據治理、數據標准、數據權屬等問題,導致“數據孤島”“信息煙囪”廣泛存在,制約技術進一步應用﹔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人工智能應用涉及大量數據採集,個人隱私數據面臨泄露甚至交易利用的風險﹔在倫理問題方面,算法進化可能帶來人身安全、權責界定、失業等問題。
針對以上挑戰,奚國華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原始創新。聚焦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加大研發投入,重點對相關處理器芯片、核心算法等基礎軟硬件研發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持,促進根技術能力提升。
二是規范數據標准。開發、開放和共享數據已成為國際潮流。建議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提高公共數據開放程度,推動建立行業數據庫,做好政府數據資產整合,構建完善的數據生態系統。
三是妥善管控風險。堅持人的主體性地位,尊重人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嚴。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和科技倫理學科體系,提高科技人員道德素質。科技型企業要秉承“科技向善”理念,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浪潮,把握新技術新趨勢”
奚國華向記者表示,中信集團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浪潮,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趨勢,加大賦能力度,正在全面推動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五大業務板塊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在重塑金融生態方面,將人工智能應用於銀行、証券、保險、信托、基金等業務,不斷豐富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投顧等場景,在元宇宙、量子計算、隱私計算、區塊鏈等前沿領域積極探索、率先應用,實現了金融生態的創新變革。
據了解,今年3月,中信集團獲得國內首批金控公司牌照,7月中信金控正式成立,對於我國金控公司監管改革以及集團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集成多模態建模、語音識別、知識圖譜等技術打造了業內第一個數字人財富顧問——中信金控數字員工‘小信’,並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精彩亮相,代表了中信金控面向新次元的智能化服務體系。”奚國華說,中信金控將進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充分挖掘用戶需求,圍繞共享中心、財富管理、智慧管控三大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數字化平台建設,豐富金融生態和應用場景。
在智能制造方面,融合AI等技術打造全球鋁車輪行業首個“燈塔工廠”,有效降低人工依賴和原材料損耗,產品不良率下降20.9%、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9%。秉承“特鋼是科技煉成的”理念,打造智慧高爐,運用AI技術優化智能燃燒模型,產品不良率下降79%,生產率提升12%,能源利用率提高10%。自主研發“天樞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工信部測評﹔在“AI+工業視覺”“AI+設備管理”“AI+能碳管理”等方面形成核心技術能力,持續賦能不同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發展。
在智能建造方面,實施工信部BIM重大專項,開發建筑產業互聯網平台,提供 BIM+AI的數據可視化管理與智能化服務,實現建筑業向以數據驅動的智能建造轉型升級。
在智慧農業方面,構建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模型並不斷訓練優化,實現農作物育種精准設計,提升了新品種培育效率。“此外,我們還發揮綜合金融優勢,支持了寒武紀、雲從科技等一大批優秀企業發展。”奚國華說。
“科技創新依然是解題思路”
在未來,中信集團如何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領域深度融合、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奚國華看來,面對百年變局,科技創新依然是解題思路。他表示,將在以下三方面繼續發力:
一是加強統籌推進。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戰略,持續加大AI等新技術創新應用力度,立足實際、分步實施、持續投入,打通集團數字底座,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強化數據、算法、算力能力,逐步推進全場景、全流程、全層級智能化轉型。同時,輸出更多帶動性強、示范效應好的應用案例,促進人工智能向更多行業落地拓展,推動產業鏈整體向中高端邁進。
二是堅持開放融合。秉承開放心態,加強與各界交流合作,構建“共生共享”創新生態圈。加大創新場景開放,與科研院所和有關企業一道,打造更為活躍的產學研用、跨界融合創新集群,加強聯合攻關,以應用端的迭代創新帶動AI關鍵技術取得更多突破。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運用產融並舉綜合優勢,統籌旗下金融子公司用好綜合金融手段,支持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做強做優﹔積極發揮國有資本功能,開展產業投資,加大布局力度,為我國智能經濟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