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首都治沙20年造林922萬畝

王斌
2022年09月17日08:1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首都治沙20年造林922萬畝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二十大

  自2002年正式啟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迄今已整整20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規劃目標任務已全部完成,共完成營林造林922萬畝。截至2021年底,首都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8.8%,比2000年增加19個百分點,昔日的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治理,山區森林碳匯量、林木蓄積量以及生態服務價值持續增加,京郊大地生態屏障更加厚實。如今在北京的北部和西部,千萬畝林海環抱京華大地,抵抗風沙的侵襲,護衛著首都北京。

  西山森林封山育林超10萬畝

  9月的北京秋高氣爽,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草木蔥蘢,鳥語花香,成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成效的一個縮影。

  據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經營科科長任雲卯介紹,西山森林是北京西北部的第一道生態屏障,同時地處西山風景區,為進一步增加森林覆蓋率、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功能,西山林場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從2000年至2017年歷時近20年,共完成爆破造林2600畝、低效林改造26000畝,建設種苗基地811畝,累計實施封山育林108000畝。

  通過近20年的建設,森林覆蓋率從92.01%提高到93.29%,單位面積蓄積從32.32立方米/公頃提高到56.23立方米/公頃,森林質量得到了巨大提升,生態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得以更有效發揮,為人們提供了高品質的森林游憩和科普場所,讓人們盡情享受生態文明建設福祉。

  任雲卯說,隨著森林質量的提高,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在增加,比如豹貓、野豬、花面狸等,有15種兩爬類、23種哺乳類、100種鳥類、300多種昆虫在這裡生息繁衍。可以說,西山森林真正成為一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空間。

  20年完成造林營林922萬畝

  “曾幾何時,北京曾飽受風沙的侵擾。40多年前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沙化會議上,北京曾被列為沙漠化邊緣城市。1995年第一次沙化普查時,全市沙化土地面積達到87萬畝,主要集中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的沿河兩岸和南口、康庄兩大區域,號稱‘五大風沙危害區’,是北京主要本地風沙源,當地群眾總結為‘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北京市林業工作總站站長杜建軍說。

  為了還北京綠海藍天,一場旨在遏制風沙危害的國家級生態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於2002年正式啟動實施,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等7個工程區開始了一場人與沙的艱苦搏斗。

  據統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累計實施造林營林708萬畝,植樹1.5億株。2013年國家批准了京津風沙源二期規劃,截至2021年底,二期工程完成造林營林213.9萬畝,20年來,工程共完成造林營林922萬畝,構建起了北京抵御風沙的綠色防線。

  首都沙化土地減少六成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版圖,既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域,也是北京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區域。

  杜建軍介紹,工程開展20年來,宜林荒山基本實現綠化,沙化土地“應綠盡綠”,有效逆轉了沙化擴展勢頭。據北京市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報告,首都五大風沙危害區全部實現治理,全市沙化土地較建設初期減少了51萬畝,降幅近60%,而荒漠化土地面積僅剩 5.5萬畝,且全部屬於輕度荒漠化,北京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顯著降低。風沙走了,藍天來了,北京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從工程實施初期的年均13次減少到近年來年均2-3次,由沙塵天氣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加強區變為減弱區。

  工程區茂盛的植被將寶貴的水資源牢牢鎖在京華大地,首都水源涵養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據測算,每年可減少單位面積水土流失量54.3噸/公頃﹔有效降低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率。北京地區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率由上世紀90年代的最高年發生7起,到目前最高年發生1-2起。工程區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后出水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以上﹔密雲水庫水質連續十年保持在Ⅱ類標准以上。

  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不僅提升了森林質量,更實現了固碳增匯的生態功能。據研究估算,工程區喬木和土壤碳儲量達到1500余萬噸,相當於累計吸收二氧化碳5500余萬噸,累計釋放氧氣4000余萬噸。工程區內喬木碳匯量約300余萬噸,20年來碳匯量增長378%。

(責編:孫紅麗、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