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冀”

金秋九月,漫野飄香,五谷豐登,冀糧滿倉。2022年9月23日農歷秋分,為慶祝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在石家庄正定縣塔元庄村主會場舉辦了以“慶豐收 迎盛會”為主題的群眾歡慶活動,通過全省各地豐收盛景的成果展現以及開幕式精心設計的亮點環節和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充分展示河北省農業農村發展面貌和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彰顯出河北作為農業大省的責任與擔當。
最美“豐”景——萬千農民笑臉迎豐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笑臉,是一年辛勞過后最滿意的答卷,是金秋豐收季裡最動人的“豐”景。本次豐收節在全省范圍內展開了笑臉征集活動,收集了上萬張張生動鮮活的豐收農民笑臉照片,在主會場入口處打造了一面巨幅笑臉牆,一張張極富感染力的笑臉,映照的不只是豐收的喜悅,還包含著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真摯期盼。同時主會場四周還以“笑臉”為主要元素設計沿途道旗,歡慶豐收的熱浪在場地上迸發,鄉村振興的熱潮在全省各地涌動。富裕的美好畫卷在農民腳下鋪展!
喜報頻傳——河北全省雲報豐收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陽。本次豐收節的主會場上,保定駱駝灣村、張家口德勝村、承德大貴口村和石家庄塔元庄村的四位村支書通過視頻報豐收,傳遞豐收喜悅,交出滿意答卷。同時,全省多個地市結合自身特點,同步開展系列節慶活動:從長城內外到塞罕壩林場,從阜平老區到巍巍太行,金秋河北,處處好“豐”光。
隆化萬畝良田,稻花飄香。唐山遷安,中國板栗之鄉聲名遠揚。平泉優質香菇,山裡結果山外香。阜城12萬畝高粱,把紅紅火火的日子點亮。魏縣鴨梨,2000年種植歷史內蘊悠長。深州蜜桃,傳統優質果品再塑新的輝煌。桑葚、蘋果、向日葵﹔大棗、葡萄、小辣椒。這裡是希望的河北,這裡是豐收的地方。太行深處、塞外山城、渤海之濱、秀美鄉村……鄉親們載歌載舞,歡慶屬於自己的節日,並和主會場進行視頻聯動,向全省人民匯報豐收成果。
強儀式、厚文化——打造創意農民主角秀
本次豐收節慶祝活動以農民為主角,廣大農民百姓從田間地頭登上大舞台,創作出許多原創文藝節目。開幕式倒計時上,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山戰鼓”表演,鼓聲振振催人奮進,激情澎湃共慶豐收,配合全場觀眾齊聲高喊寓意美好的倒計時詞語“五谷豐登”“四海同慶”“服務三農”……本次慶祝活動拉開了歡慶序幕。
本次豐收節啟動儀式上,特意打造了寓意著“冀糧滿倉”的標志道具——豐收碗。碗身以紅色打底,鑲嵌透明“冀”字,到場嘉賓手持裝滿五谷雜糧的糧斗,將手中的糧食注入豐收碗,碗身上冀字躍然而出,同時,大屏幕上隨著糧食入倉的畫面逐漸顯現出本次豐收節活動主題“慶豐收 迎盛會”六個大字。整個啟動儀式象征著“端牢飯碗”、顆粒歸倉。
除此之外,還有孫穎莎、鞏立姣、周冬雨等多位京津冀青聯委員代表為家鄉農產品代言,為農民喝彩加油﹔原生態農民對唱《張燈結彩》,在歡天喜地的氛圍中大秀天籟之音﹔農民大姐和主持人跨界合作,帶來河北梆子和經典民歌《回娘家》的奇妙聯動﹔豐富多彩的農民文藝節目既展示出豐收節農民的主體身份,又彰顯了農民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豐收,是沃野千裡對待每份辛勞的崇高禮贊﹔豐收,是萬千農民奏響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燕趙兒女砥礪奮進、收獲滿滿,在新的趕考路上用奮進的力量書寫時代答卷,以實際行動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磅礡力量。(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