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空域防空體系亮相珠海航展

2022年11月11日09:11 | 來源:法治日報
小字號

11月8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珠海航展)隆重開幕。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攜全空域防空體系多項“明星產品”,通過實物、模型、展板及視頻演示等多樣形式,系列化展出了我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全空域防空導彈武器裝備,反無人機體系的首次亮相更彰顯出強大的科技實力,成為展會關注焦點。

亮相本次航展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全空域防空體系包括HQ-9BE、FD-2000中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FM-3000中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HQ-17AE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FL-1000末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QW-2、QW-12等便攜式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以及HT-1E、FL-3000N(HQ-10E)等艦載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以HQ-17AE為核心裝備構建的反無人機體系,在本次航展上的“首秀”備受矚目,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展區,成為本屆航展的一大亮點。

反無人機體系集成了近程末端防空導彈與高炮、微小型導彈、網捕、激光等對抗手段,具備對無人機“探、偵、擾、控、打、評”等極強的體系化作戰能力,可為用戶提供高效、優質的反無人機系統解決方案。該體系能夠有效實現多類探測和軟硬對抗裝備的高效協同運用,對各類無人機目標形成“遠近兼顧、高低搭配、軟硬手段結合”的攔截能力,確保整個防御體系的高作戰效能。

其中,被譽為“低空獵手”的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HQ-17AE,戰車單車高度集成,獨立作戰,具備行進間目標搜索、跟蹤和導彈發射能力,作戰高度為10m-12km,單個戰車可同時制導4發導彈攔截4個目標,因其導彈機動能力優異、多目標能力強等優異性能,引起不少軍迷熱切關注。

主要裝備於機械化部隊、突擊班組的ZR-1500多用途無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地面機動越野能力和運輸能力,能夠進行察打一體綜合作戰,實現遙控行進和自主行進,支持人在回路智能作戰輔助,並可靈活配置多種作戰模塊,為地面部隊提供綜合防御和強火力支援。

作為反無人機體系中探測預警的關鍵設備之一,首次亮相本屆航展的光電雷達,可實現周邊360°全景紅外成像、威脅目標探測和多目標三維定位,該設備首次採用邊搜索邊測距的工作體制,具有對空目標全天候工作能力,可實現每秒對20個以上目標進行500米至18公裡的中遠距離測距。區別於傳統光電探測預警設備,多目標搜索測距是其顯著技術優勢。

能夠有效對抗無人機威脅的DK-1低空探測雷達,主要用於對地面的車、空中的無人機等目標進行搜索、截獲、監視和跟蹤,用於城市防空和低空補盲,曾在國內多個大型活動中提供保障服務。

去年剛展出的HQ-9BE實裝在本次航展上仍吸引了不少參觀者。作為國際先進遠程防空導彈武器,HQ-9BE兼具防空和反導能力,以承擔國土防空為主要作戰任務,可攔截多種類型的目標,具有殺傷空域大、抗多目標飽和攻擊能力強、抗干擾手段多、維修保障簡便快速等優勢特點,用於攔截常規作戰飛機等不同飛行高度的空襲目標,最遠攔截距離達260km﹔同時具備對射程1000km以內的戰術彈道式地地導彈(TBM)的攔截能力。

除此之外,二院還參展了海防體系、防空預警體系、商業航天體系。其中,海防體系由HQ-10E(FL-3000N)艦艇自衛防御武器系統、HT-1E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等組成。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且具備完全知識產權的一種可適裝於各類艦船的新一代通用發射平台,HT-1E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是我國首型對外出口的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它具備全通用、高密度、高火力的優越性能,裝艦后可大幅提升艦船全方位、大空域、飽和攻防和編隊執行多任務能力,可實現一艦多能、一艦多用,是構建現代水面作戰力量體系的重要裝備之一。

作為國際先進的艦艇自衛防御導彈武器系統,HQ-10E(FL-3000N)承擔水面艦艇對空防御任務,主要用於攔截低空、超低空來襲的反艦導彈,具備火力密度高、多目標能力強等優勢特點。

在預警雷達板塊,二院首次展出了具有“梯次搭配、譜系齊全、手段多樣、配置靈活”四大特點的四層防空預警體系,為用戶提供了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多部預警雷達在“大腦”的智能調度下,按照頻段、覆蓋范圍、技術特點進行分工協作,實現組網聯合探測,對遠程、中遠程、中近程的目標做到及早探測、及時預警。該體系包含VHF、UHF、S、C、X多個頻段的主動探測雷達和UHF∼Ku頻段的被動探測雷達,在低空探測、隱身目標探測以及應對瞬息萬變的空情威脅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與此同時,本次航展上倍受關注的LD-JPG600遠程三坐標雷達,採用“三個一體化”設計——預警目指一體化、防空反導一體化、高空低空一體化設計,具有多功能、威力大、精度高的特點,既能夠擔負國土遠程預警任務,也能夠為防空反導武器系統提供高精度目標指示信息。

首次亮相的LD-2/CCX系列相控陣精密跟蹤測量雷達,作為“回收一號”雷達的“功勛之后”,目前已圓滿完成2次飛船返回保障任務,今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返回過程中,該雷達在約700公裡處就發現並捕獲了速度接近6.5km/s的目標,針對高速運動目標的遠程快速捕獲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在商業航天體系,集中展示了二院衛星柔性智能生產線、交會對接雷達、火星相控陣測量敏感器等,並首次展出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陣通信載荷、芯片原子鐘、高穩晶振等產品,以模型、展板、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該院探索發展商業航天的實踐成果。

其中,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陣通信載荷,採用微系統集成多波束相控陣天線體制,具備抗干擾、頻率規避、功率集中等多種工作模式,主要用於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可實現天線陣面規模快速擴展,具有小型化、輕量化等優勢特點。

作為新型原子頻標,CPT芯片原子鐘同時擁有原子鐘級別的頻率准確度和穩定度等高穩頻率源特性,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芯片化的原子鐘技術途徑。不同於傳統的氫、銣、銫等原子頻標,CPT原子鐘體積和功耗更小,是當今可實現最小體積和最低功耗的原子頻標。作為標准時鐘使用的高穩晶振,被譽為電子系統的“心臟”,因其具有的高性能、小體積、重量輕、低成本、高可靠等優勢特點,特別適用於商業航天的應用需求,對系統性能發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責編:趙竹青、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