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鄉村振興·中國力量>>2022鄉村振興創新案例征集展示

四川省金堂縣:實施“農村雙創”行動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2022年11月11日13: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金堂縣位於成都東北部,縣域面積1156平方公裡,農村勞動力資源達44.5萬,超過全縣總人口一半以上。近年來,該縣堅持將“農村雙創”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開展農民工“回引工程”,推進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加快鄉村人才振興和富農增收,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截至2021年末,全縣創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基地(園區)3個,建成產業基地1658個,創業人數達3.8萬人,帶動就業26萬余人,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六個結合”推進雙創主體與政策規劃無縫銜接

金堂縣結合“1壩7丘2山”(平壩佔比10.4%,淺丘佔比35.3%,深丘佔比33.2%,低山區佔比21.1%)的地形地貌,圍繞“穩糧、強菌、優橘、綠橄、興鄉”鄉村發展十字方針,因地制宜規劃了“山林、溝壑、村庄、園區、交通走廊、產業街區”六大產業發展區域,根據不同的創業主體和產業發展需求建立不同的扶持政策,分類推進各類鄉村人才“上山下溝、進村駐園、回廊入街”。

山丘+林旅融合。對於發展林旅融合的雙創主體,由政府建立800元/畝的經濟林發展鼓勵機制、每畝2000元的生態林補償機制等政策予以幫助扶持,並引導通過企民共建、村企合作、利益共享等方式,聯動山區群眾,開展林業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創業創新。

溝壑+主導產業。對於發展水果、糧油等主導產業的雙創主體,政府通過給予產業道路、水利設施、高標准農田等基礎配套,並結合“穩糧保供”任務,出台每畝近500元的糧食專項補助政策,引導種糧大戶、水果業主等“雙創者”把金堂溝壑優質的自然本底轉化為多樣的農特產品。

村落+特色產業。對於發展傳統手工藝、特色種養的雙創主體,政府通過集成各部門、各行業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進村發展特色產業,並通過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按照“農民+社會資本”“集體經濟+公司”等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閑置用房,建強“雙創”空間載體,推動返鄉能人和當地村民開展一村一品的創業創新。

園區+農產品加工。對於發展農產品加工的雙創主體,政府按照發展工業的理念,通過創辦專業化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配套完善用地、能源、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引導雙創主體大力發展“加工廠+農戶”“加工廠+基地”等現代農產品加工業。

廊道+高端農業。對於發展品種研發、示范推廣的高端農業雙創主體,通過院縣合作、人才培育、技術支撐、基礎配套等方式給予大力支持,引導其以主要交通干道為廊道,在其沿線兩翼大力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研究推廣和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示范。

街區+創新業態。對於發展農村電商等創新業態的雙創主體,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創業擔保服務以及貼息貸款等方式,引導高知人群、IT人才以及具有技術資金實力的返鄉民工,到縣域各鎮(街道)的主要街區開展農村電商和承接產業轉移等方面的創業創新。

“五類模式”助力雙創主體與產業鏈條深度融合

金堂縣積極理順各類雙創主體在產業鏈條中的定位,著力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產業規模主體的示范效應、小散農戶的基數優勢、返鄉創業者的技術資金和城市下鄉創客的經營理念,推進農業產業鍵圈強鏈行動,全面實現農業產業組團式、規模化、鏈條化發展。

園區聯動模式。依托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機遇優勢,規劃建設各類產業園區,鼓勵引導大型企業進駐園區發展,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如創辦縣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利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創新“我出地,你建廠,改革成果共分享”模式,已建成廠區20余萬平方米,共入駐“雙創”企業25家,解決就業1000余人。

企業帶動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化龍頭骨干企業品種研發、技術創新、信息資源的優勢,以搭建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載體平台為紐帶,吸引當地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創業主體為龍頭企業配套生產端,補齊擴大生產環節,引領帶動產業規模發展。如在發展油橄欖產業上,由龍頭骨干企業四川聚峰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領,採取“公司+農民+村集體+基地”模式,先后帶動3家雙創主體落戶加入,建成了集油橄欖種植、生產、加工於一體的油橄欖產業基地,帶動全縣發展油橄欖產業近8萬畝,有力推動了油橄欖產業多元融合發展,年復合產值達60億元。

產業連接模式。以規模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產業帶頭人為核心,推動與小農戶結成緊密的生產經營共同體,探索建立“帶頭人+經營主體+農戶”“帶頭人+涉農企業+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以聯戶經營、聯耕聯種聯養、組建合伙農場等方式開展生產,實現多方增收共贏。如三溪鎮“雙創”代表陳長文回鄉成立金堂縣睿宇果蔬專業合作社,按照“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購售”方式,聯系帶動回鄉返鄉農戶20余戶發展葡萄種植1000余畝,直接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150人以上。

聯合互動模式。通過組建農民工回鄉返鄉創業聯合會,圍繞制衣制鞋、手工編織等外出務工重點行業,對產業延鏈補鏈拓鏈,結合各自優勢領域,組建不同鏈條車間,加速區域之間、產業之間的資源要素流動和重組,培育壯大多層次發展的農民工回鄉創業主體。如,竹篙鎮“雙創”代表王紅瓊帶著技術和資源回鄉創辦了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服裝企業,把發展來料加工作為“消薄增收”的重要抓手,引育各類“雙創”管理人才和專業設計人才近20人,企業年產值達千萬余元,帶動參與群眾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

鄉賢引領模式。充分發揮城市下鄉人員在地方產業發展中的參謀、引領作用,鼓勵他們成為新鄉賢,引導發動他們把電商、物流、數字管理、農旅融合等新理念、新技術、新產業、新項目、新業態引入鄉村。如趙鎮街道新鄉賢王友於2015年探索農產品電子商務,成立了四川農耕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運用農耕雲淘寶企業店、阿裡巴巴批發平台等銷售渠道,帶動三溪鎮周邊30余戶返鄉農民工綜合利用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和平台,吸引金鄉運、田田圈、白雲果園等電商企業和韻達等物流公司10余家落戶金堂。

“三個參與”實現雙創主體與鄉村振興全面融入

金堂縣全面激發雙創主體對鄉村的帶動作用,有序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當地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鼓勵雙創主體擔任農村基層組織重要崗位,參與鄉村重大事項決策,引領重點產業發展,有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參與鄉村發展,推動群眾生活富美。圍繞全縣50萬畝糧經復合產業集群、20萬畝柑橘及伏季水果產業集群、10萬畝油橄欖產業集群和產值100億元食用菌產業集群的“5211”產業發展格局,以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載體,充分發揮各雙創主體補充作用,大力構建“產業集群+重點園區+雙創主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圈。近年來,在雙創主體示范帶動下,全縣累計建成竹篙食用菌產業園區、官倉糧食產業園區、高板青脆李產業園區等一批省市重點農業園區,2021年全縣“雙創”產值達80億元,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515元,增幅10.2%。

參與鄉村建設,促進鄉村形態優美。充分發揮融合產業類雙創主體在鄉村規劃、美學運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示范帶動周邊村民著眼美環境、美風貌,全面推進鄉村形態、基礎設施、生活品質提升,打造宜居宜業、綠色生態的美麗村庄,發展林盤院落融合經濟。如竹篙鎮引進新村民李成義,帶領當地群眾主動參與村庄規劃,大力開展植綠植景、院落治理,建成花熳天下林盤。在各類新村民引領下,帶動全縣建成精品林盤26個,其中A級景區林盤5個。

參與鄉村治理,實現幸福新村和美。積極推選創業成功人士為市、縣人大代表或村(社區)“兩委”負責人,由他們積極傳播先進理念和民主法制意識,參與社會事務管理,興辦公益事業,有效推動基層有效治理。目前全縣50%以上的村組干部都有在外務工經歷,20%的返鄉農民黨員進入到各產業黨支部或黨小組。在創建農業園區、家庭農場、進入專業合作社的返鄉農民工中,黨員分別佔13%、15%、8%,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進一步鞏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作用明顯。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