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業界: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更好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2022年11月15日09: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以“抗風險·強韌性·高質量”為主題的2022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在京召開。與會嘉賓認為,當前,我國居民金融健康整體而言有一定基礎,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下一步,要發揮銀行業保險業主力軍作用,加強金融健康建設,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金融韌性,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不僅要關注發展總量,更要關注發展質量﹔不僅要關注供給端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更要關注需求端每個金融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金融健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在會上表示,我國居民金融健康整體而言有一定的基礎,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余文建建議,要提升普惠金融發展能級,探索構建金融服務的整體規劃和政策框架﹔發揮金融機構主力軍作用,為居民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消費者金融健康意識,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加強宏觀調控與微觀主體行為的良性互動,為金融健康建設營造良好的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環境﹔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為金融健康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和診斷工具,為金融健康提供科學的衡量標准。

當前,數以億計農村人口通過就業、入學、投親等方式轉入城鎮成為新市民。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成為當前鞏固提升普惠金融成效、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發力點。

“銀行業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現金融服務的時代性、創新性和普惠性。”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表示,要將新市民金融服務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一體推進﹔建立健全契合新市民特點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推動金融服務下沉到更多新市民群體和場景中﹔加強大數據及智能風控應用,將金融服務嵌入新市民的生活、就業、消費等場景,打造在線場景金融服務﹔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業務聯動和數據信息共享,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拓寬為新市民服務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主動對接吸納新市民較多的區域和企業,採取符合新市民群體特點,易於理解掌握的形式,加強基礎金融知識宣教。

談及如何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黨委書記單強表示,應關注數字化、綠色化、生態化和負責任四個關鍵詞,注重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力量。在數字化方面,他建議,要運用數字技術破解普惠金融面臨的老問題、新問題,避免陷入“為數字而數字”的模式﹔加快數字渠道無障礙升級和適老化改造,避免擴大數字鴻溝和技術性金融排斥﹔扎扎實實干好數據治理、流程再造、客戶運營等辛苦活、基礎活,避免使命飄移的傾向。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普惠金融的有效補充力量、地方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服務地方實體經濟作為立業之本責無旁貸,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務供給的效率和水平,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聚焦主業、規范創新’是小額貸款公司抗風險、強韌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黨委書記、會長王非強調。

保險是“減震器”,是中低收入群體應獲得的保障和享受到的金融服務之一。近年來,普惠保險在多個領域廣泛開展,市場主體參與普惠保險的積極性也逐步提高,服務供給也不斷深化,產品類型不斷豐富。

“盡管普惠保險整體呈現出穩定發展勢頭,但當前普惠保險概念比較模糊,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作用發揮的不充分,服務能力較為薄弱,監管引導和約束機制也有待於強化。”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黨委副主席周延禮表示,建議出台普惠性保險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普惠保險的統計體系,增強行業的數據基礎建設﹔加強普惠保險的監管力度,加大對一些虛假誤導宣傳方面的監管,特別對推進產品標准化、通俗化、簡單化,解決保護弱勢群體的問題﹔加強部門之間溝通和協調,形成協同機制﹔加強普惠保險的宣傳教育,加大對公眾關於普惠保險的宣傳力度。

“下一步,保險行業要持續強化三農、城鎮低收入、老年人、新市民、小微企業、帶病人群等特殊群體的風險保障,探索普惠保險發展路徑。”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商敬國認為,一方面,保險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化工具,把原來不可保的不確定性的或者未知的變為可保的風險,把服務帶給原來觸達不到的地區或人群。另一方面,也要與相關行業開展合作,促進融合發展。

“中小微弱群體的金融健康狀態不僅是衡量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更事關整體的金融穩定和經濟社會的韌性,動員廣大相關機構積極參與,建設符合需求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以獲得抵御風險的有效屏障。”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說。

(責編:王連香、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