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資產再利用,公物倉建設穩步推進久久為功
2008年,中央某部門一台擬報廢的發電機組進行維修保養后,被調劑給廣西物資儲備局作為應急設備使用,不僅節約了100多萬元財政資金,更在當年冰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國管局探索開展閑置資產調劑利用工作的縮影,也是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的雛形。實踐表明,建設公物倉是推動調劑共享、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使用效能、節約財政資金的有效途徑。
2020年5月,國管局正式組織開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試點工作。截至2022年11月,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累計入倉資產4.75萬件,原值3.27億元,為各部門、各單位調配資產1.76萬件,節約資產購置資金1.27億元,為保障中央行政事業單位節約高效履職、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
——公物倉推動資產實現“二次利用”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國管局印發了《關於開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試點工作的通知》,聚焦盤活用好存量資產,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資產調劑使用和共享共用機制。
試點以來,公物倉在保障行政事業單位貫徹落實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高效履行職能等方面有力凸顯政治屬性,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原三峽辦等涉改部門騰退的部分辦公資產納入公物倉統一管理,注重盤活存量、嚴控增量,避免資產閑置浪費﹔
通過簡化調劑使用工作流程,公物倉先后為科技部、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新華社全國“兩會”宣傳報道,農業農村部人居環境整治,交通運輸部交通強國建設等專項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資產保障﹔
國務院辦公廳、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退役軍人部等部門通過公物倉將騰退的辦公設備調劑用於對口幫扶,在改善基層辦公條件、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稅務總局、生態環境部、統計局有力推動系統內資產盤活再利用,在有效保障專項任務落實、提高資產使用效能的同時,積極探索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資產調劑共享新路徑……
兩年多來,公物倉資產品類從單一到豐富,目前已涵蓋十幾個品類,針對通用家具、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不同資產類型,有的放矢採取統管共用、需求差異調劑、多渠道對接使用需求等不同方式,推動資產實現“二次利用”。
從資產靜態閑置到循環利用,從公物倉建設各自為戰到統籌推進,現代公物倉體系在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理念指引下,在行政事業單位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行政事業單位堅持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發揮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在實際建設使用過程中,一些部門和地區對盤活存量資產的重要意義認識還不到位﹔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調劑共享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各部門、各地區探索推進公物倉建設過程中思路步調不一,缺乏有效統籌,存在重復投入和信息壁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影響整體經濟效益。
統一基本功能、信息平台、政策標准
——一體推進現代公物倉體系建設
現代公物倉體系,是由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相關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隻有將其定位為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調劑共享平台,才能推動資源有效整合、信息互聯互通,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真正發揮規模效應,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做到全國一盤棋、統一大“市場”、暢通大循環。
因此,創新構建現代公物倉體系,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確保過緊日子要求落地見效成為重中之重。
堅持系統思維,不搞重復建設,避免信息“孤島”,一體推進現代公物倉體系建設需要推動功能架構“三統一”,即統一的基本業務功能、統一的信息基礎設施、統一的政策制度標准。
統一基本功能是前提,隻有基於統一的基本功能,才能便於各地區、各部門明確公物倉相關的職責定位和建設目標,為制定政策標准、建設信息平台搭建思路框架、明晰業務邊界。
統一信息平台是基礎,隻有對各地區、各部門資源進行整合,才能實現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信息“一網匯聚”和調劑共享業務“一網通辦”。
統一政策標准是保障,隻有建立統一的業務流程規范,才能實現全國范圍內調劑共享政策的統一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
“一張網”、“一個倉”、“一套標准”
——打造更高水平公物倉
邁入新發展階段,現代公物倉體系建設更應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錨定目標方向,創新管理理念,優化運行機制,推動調劑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將各項重點舉措落細落實。
——統籌推進全國“一張網”。國管局加快推進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信息平台提升改造,豐富優化平台功能,滿足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個性化管理需求,也為各地方公物倉建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
尚未建設公物倉信息平台的地區可以直接使用地方版系統,已建設公物倉信息平台的地區應當共同研究統一數據接入標准,從而積極破除區域壁壘,切實改變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現狀,真正打通全國范圍內資產調劑共享的信息“堵點”。
——因地制宜建好“一個倉”。除了信息平台之外,公物倉一般還需要必要的實體倉庫。實體倉應當優先利用閑置場地或者已建成的倉儲設施,注重成本效益,減少總體投入,還應當控制在適度規模內,保持倉內資產的合理流動性,及時對接使用需求,加強修復性利用,定期清理處置無使用價值的資產,避免在倉資產“二次閑置”。
——穩步有序建設“一套標准”。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管理工作指南》國家標准建設正在持續推進,將在基本功能、實體倉和虛擬倉建設、運營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原則性、通用性的建議框架,后續還考慮制定資產出入倉等業務流程規范、數據接入等信息平台建設規范等一系列配套標准,形成“1+N”公物倉建設和運營標准體系。
此外,各地各部門還要建立健全協調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經驗,加強統籌、形成合力,保持公物倉運行效率和靈活性,優化資產供給端到需求端的服務和體驗。
下一步,國管局將把公物倉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關事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加快構建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現代公物倉體系,推動存量資產盤活由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小循環”向全國范圍內“大循環”轉變,實現存量資產盤活的整體效益最大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