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華:制造業比重回升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兩年來,制造業比重逐漸從2020年底的26.3%,提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8.8%。制造業增長和制造業比重的回升,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在12月24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劉利華在發言時如上表示。
工業強則百業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劉利華表示,近兩年來,制造業比重逐漸從2020年底的26.3%,提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8.8%。制造業增長和制造業比重的回升,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也充分展現出我國制造業規模大、體系全、韌性強的重要優勢。
對於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劉利華認為,首先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突破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要緊緊把握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佔行業發展制高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推進重大專項、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實施,奮力突破光刻機、芯片、核心工業軟件、觸覺傳感器等一批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術,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
其次,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要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統籌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
第三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第四要著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把培育發展優質企業擺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重點領域改革,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不斷提升制造業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