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推動家政進社區 專家:推動行業創新融合聯動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許維娜)隨著家政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家政服務領域趨向多樣化、專業化。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了《關於推動家政進社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五方面推動家政進社區的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全國基本實現社區家政服務能力全覆蓋,推動家政行業從業人員進一步增加,消費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
記者了解到,《指導意見》是落實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的系列舉措之一,也是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2022年工作要點》中關於“提高社區家政服務便利高效性”的實施方案。
家政進社區是指家政企業以獨營、嵌入、合作、線上等方式進駐社區,開展培訓、招聘、服務等家政相關業務。《指導意見》的出台有何意義?《指導意見》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璐表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一體化、家庭小型化等社會結構變遷趨勢下,家政進社區是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聚焦基本民生、服務億萬群眾、擴大穩定就業和創新業態模式的根本途徑。
“我國14億居民生活居住在60多萬個城鄉社區中,社區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鄉居民生活起居、日常活動、社交休閑等多種服務需求,支撐起居民家庭的多種功能。”李璐認為,家政服務是到家、私密服務,既需要規范化、專業化提供的信任感,也需要面對面的接洽、熟悉帶來舒適感。社區對家政服務的供需對接具有物理空間、心理感受的雙重支撐。
事實上,不少家政企業在創業之初都選址在居住社區周邊,服務半徑小、距離短,既能讓周邊居民逐漸熟悉、不斷認可,又能對生活服務無縫對接、快速響應。
李璐表示,隨著家政企業不斷壯大,連鎖型、平台型企業紛紛成長起來,互聯網+家政、行業孵化器等新型業態帶來了聚集性、規模性發展。企業的服務標准、流程,員工的情況介紹、從業經驗、健康狀況以及服務評價、監督都可以通過信息平台查詢,行業集聚也更便於行業培訓、供需對接。
“但家政行業始終需要扎根居民周邊,尤其是養老托育等需要和家庭成員互動的服務,相處和諧才能服務貼心,比如進門之前的咨詢、面試等環節需要社區中的服務網點實現供需對接。”在李璐看來,服務型行業需在企業“大腦”管理下,調度社區“關節”,因此,將服務送至家庭“終端”,每個節點都不可或缺。
《指導意見》指出,家政進社區,通過創新服務供給和延伸產業鏈條,能夠拓展多種新型業態和服務模式。
家政進社區有什麼作用和效果?李璐認為,一是推動家政行業創新、融合、聯動發展。家政進社區,為家政行業回歸需求本源、捕捉市場變化、提升供給能力、拓展創新空間提供了可能性。比如:與社區托育相結合,培訓母嬰照護人員﹔與社區助餐相結合,開辦長者飯堂或提供餐飲配送﹔與居家適老化改造、社區微改造相結合,拓展工程任務﹔與家庭養老床位相結合,支持養老模式創新。
李璐同時表示,家政服務業包括服務提供、人員培訓、產品供應等產業鏈,還包括規范流程、制定標准、服務監管等生態鏈,社區網點成為家政服務業產業鏈和生態鏈的一個融合基地和生長空間。事實上,家政服務業本身是一個開放型、成長型行業,時刻回應家庭需求、延展行業范圍、鏈接社會變遷是家政服務業的行業職責和使命,進社區為行業演進提供了現實場景。
二是實現社區就業增量發展。家政服務業本身就以吸納就業多而成為民生經濟的典范,事實上,越是關鍵時期,居民身邊的社區服務業的快速恢復和緊急響應,對於保持正常生活秩序和帶動從業人員穩定保收越是重要。
李璐表示,家政進社區可以成為應急管理時期穩定服務供給的定盤星,也有助於常態化下社區未就業群體實現便利就業、彈性就業和快速就業,還能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舞台。家政進社區以其廣泛的連接性和延展性,能夠為服務業、制造業等各領域人才就業創業提供展示平台,推動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充分帶動居民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