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變基本飽和?專家這樣解讀
近日,有流行病學專家發表言論認為,新冠病毒的突變基本上已飽和了。新冠病毒當真已經“變無可變”了嗎?
在此前的學術會議上,多位專家也曾討論過新冠病毒變異將往何處去的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強調機體免疫力對病毒突變的壓力。他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變的“沖動”,但人類的主動免疫或感染及重復感染產生的免疫力會制約新冠病毒變異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從整個自然界的廣闊范圍內看待病毒的變異,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圍非常廣,從老虎、獅子到老鼠、兔子,而且仍在進一步擴大,不能忽視新冠病毒可能帶來更大的挑戰。
無論是人類免疫對病毒變異方向的制約還是在物種間“反復橫跳”的可能性,兩位專家的觀點均表明,對新冠病毒進行變異預測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
那麼,新冠病毒突變會發生“飽和”嗎?科技日報記者連線採訪了病毒學專家。
平均每年變異24個位點
“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為平均每年變異24個位點。”病毒學專家、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告訴記者,這意味著3年過去了,現有新冠病毒的序列與原始株序列比較,突變鹼基數量的平均值將在70—80個左右。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以相對穩定的速度發生變異呢?
“新冠病毒有糾錯機制,在病毒復制的時候難免會發生錯配(不遵循A-U、C-G的原則),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缺乏糾錯機制,錯配后變異就發生了。”童貽剛說,而新冠病毒不同,在錯配后會有自帶的糾錯機制將部分錯配鹼基改正過來。
由於有糾錯機制,新冠病毒就好比一個現代化工廠,有在線質控系統,復制時的出錯概率是相對較小的。
“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全長有3萬多個鹼基,即便隻關注S蛋白RBD區也有幾百個鹼基,從數學概念上講,新冠病毒變異還遠沒達到飽和。”童貽剛說。
此外,作為RNA病毒,新冠病毒存在不同的變異方式,包括漸進式變異(鹼基突變)、跳躍性變異(基因重組,例如XBB就是BA.2.10.1和BA.2.75亞系的重組體)。這些也使病毒變異難以達到“飽和”。
當前病毒突變重點是免疫逃逸,未來會耐藥嗎
對於新冠病毒突變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S蛋白的RBD區域的數百個鹼基。其他區域2萬多個鹼基的變化對病毒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目前並沒有深入研究。
當前,疫苗的接種助力全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使得新冠病毒因為要應對人類宿主的免疫壓力,不斷變化S蛋白的RBD區,實現免疫逃逸。
在未來與病毒的較量中,人類仍需要通過科研創新創造更嚴苛的環境磨掉新冠病毒的“利爪”。童貽剛說,例如為了預防新冠病毒未來在耐藥性、環境抵抗力等方面發生其他位點的變異,藥物研發應該有更廣闊的視角,應鼓勵多種作用機理的新冠藥物的開發,以避免藥物靶點單一帶來的病毒耐藥性的產生。
“人類對於新冠病毒的研究還不能說足夠透徹。”童貽剛打了個形象的比方,人的百米跑時間極限是10秒內,獵豹的是3秒多,仍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將新冠病毒的致病潛力限制住。
人群免疫對新冠病毒進化產生巨大壓力
張文宏曾坦言,“雖說病毒的變異是沒有方向的,但病毒的進化是有規律和方向的。當前病毒的低毒性使得病毒的傳播讓我們無法追蹤和第一時間預警,這有利於它的進化。”
當前傳播更快、臨床症狀更隱秘的奧密克戎在新冠病毒中具有生存的優勢。基於此,張文宏認為,從奧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躍出來再誕生一個傳播更快的毒株現在已經很困難了。
“隨著國際上不斷使用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病毒需隱匿傳播,因此,毒力越弱的毒株,其傳播的速度就會更快。”張文宏說。
三年來,新冠病毒的演化軌跡無不帶有與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痕跡。人群中高比例的疫苗接種以及再感染帶來的機體免疫力,將始終引導新冠病毒的進化方向,多名專家認為,它最終會變得像人類普通冠狀病毒HCoV-OC43一樣,不再產生嚴重症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