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張家港:江灣小城的“精准創新”發展樣本

張 曄
2023年02月03日09:2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首創“企業創新積分”,為企業繪制“創新圖譜”,7000余家(次)企業通過積分獲經費扶持﹔發布全國縣域首個“創新驅動發展指數”,39項量化指標成為縣域創新“晴雨表”﹔首創“產學研預研資金”,解決成果轉化“啟動第一步”難題,年均促成產學研項目200余項……

在滾滾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大灣,一座設立僅60年的蘇南小城張家港,伴隨著時代的脈搏激蕩創新、踏浪前行。

近期,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驗收通過名單,張家港榜上有名。創建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以來,張家港以“歸零再出發”的心態,率先成立並實體化運行市委創新委員會,一系列首創舉措漸次推進,截至2021年底,張家港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3.5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252億元,融入血脈的創新基因充分涌動,厚植城市的創新濃度充分彰顯。

為企業和縣域創新精准畫像

從小軋鋼廠成長為世界500強,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是張家港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走進沙鋼集團超薄帶車間,巨大的機械臂將鋼水倒入鑄輥熔池后,瞬間變成一條火紅的鑄帶,經過軋制、冷卻、卷取,熱軋帶鋼卷迅速成型,全過程隻需30秒。車間負責人說,這條生產線用傳統工藝流程全長800米,他們依靠科技創新縮短到50米,能耗降低80%,溫室氣體減排75%。

在前不久發布的2021年度張家港市企業創新積分榜單上,沙鋼集團蟬聯全市第一。

2015年,張家港推出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制度,通過積分“量化”呈現企業創新水平,引導企業“鍛長板”“補短板”,助力政府精准識別企業質態,為企業精准推送相關政策和服務,讓原本薄弱的縣域創新工作找到有力抓手,並在全國59家國家級高新區推廣。

近年來,累計有7000余家(次)企業獲得50余萬分,政府據此發放扶持經費超8億元。目前,張家港企業創新呈現“四個90%以上”:100%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企建有研發機構、95%的規上高企開展產學研合作、92%以上的專利申請及授權來自企業、90%的科技人才企業有研發投入。

2021年,全國首個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指數——“創新驅動發展(張家港)指數”發布,指數以六個維度、39項量化指標作為創新“晴雨表”,深度剖析縣域創新的內生動力、制約因素等。張家港通過先行先試為其他縣(市)探索一條創新路徑模式。

張家港市委書記韓衛表示:“我們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科技招商、產業招商、人才招引同向發力,加快調高、調輕、調優產業結構。”

預研資金踢中“臨門一腳”

企業不知去哪裡找技術,高校院所也不了解企業真實需求。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桎梏。

為破解校企合作“臨門一腳”問題,張家港首創“產學研預研資金”,按照“前道劃撥高校項目經費、賦能校企合作”“后道劃撥企業項目經費、撬動研發投入”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了成果轉化“啟動第一步”和“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江蘇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開發企業。公司想開發一種膜阻垢劑新產品,光靠企業科研力量很難,但是他們面對高校院所的技術成果也如同霧裡看花。

張家港採取科技鎮長團、科技成果轉化直通車等措施,引導企業家走進實驗室、專家教授走進車間,搭建起企業直接溝通高校院所的橋梁。最終,幫助富淼科技與華東理工大學的郭旭虹教授牽線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膜專用阻垢劑,性能評估優於國際產品。

“產學研預研資金”試水之初,就以800萬元的財政資金撬動了3600萬元的企業研發投入,開發新品年銷售額近13億元,年均促成產學研項目200余項,柔性引進青年博士專家100余名。

前不久,張家港第一批特色半導體類人才項目評審會“雲”上舉行,39個特色半導體人才項目參加線上路演,通過“屏對屏”與張家港“手牽手”。

“張家港搭建了專屬於半導體產業的精准賽道,讓我們看到了滿滿誠意,也堅定了落戶港城的信心。”通過評審的蘇州華勤源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殷敏說。

特色半導體產業是張家港重點打造的四大產業創新集群之一,更是其中人才密度最高的產業。數據顯示,張家港目前擁有的120余家特色半導體企業中,93家為人才企業,佔比近80%。

韓衛表示:“張家港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廣泛集聚創新資源,加速打造高水平產業創新集群,推動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一體推進科技招商和人才引進,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切實為港城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証和智力支撐。”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