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等十三部門發文:推動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 (黃盛)日前,由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對外公開。
《工作方案》指出,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分級診療和醫療急救體系,堅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診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
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是指國有獨資、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實際控制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企辦醫將進一步擴大醫療服務多元化供給,是政府辦公立醫院的有益補充,與民營專科、民營綜合、中外合資醫院等盈利性醫療機構分別發揮不同作用。
國企辦醫的改革近年來一直在加速推進。在2002年,為了給國有企業減負,原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意見》,國企醫院隨后進行了一輪大規模、集中式的改制與剝離。2017年8月,為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國務院國資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不以健康產業為主的國有企業,除承擔職業病防治等特殊功能的、特殊領域醫療保障的醫療機構,以及面向企業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衛生所、醫務室外,原則上不再直接管理醫療機構,並對國企辦醫療機構指定四條路徑——移交地方管理、關閉撤銷、資源整合、重組改制,要求國有企業醫院改革於2018年底前完成。
為了改革更好進行,2018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定國藥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誠通、中國通用、中國國投、中國國新6家中央企業可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支持通過資產轉讓、無償劃轉、托管等方式對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
國務院國資委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醫療機構2525個,已完成改革2515個,完成率99.6%。其中,移交地方政府506個,佔20%﹔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國有企業整合978個,佔38.7%﹔引入社會資本改制440個,佔17.4%﹔關閉撤銷591個,佔23.5%。
此次《工作方案》明確,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分級診療和醫療急救體系,落實醫保政策,持續優化國有企業醫療機構職稱評審機制、合理配置培訓教學資源、營造公平的學術交流氛圍,並解決法人主體資格登記問題和醫療機構產權歸屬問題,推動醫、研、產融合發展,鼓勵國有企業與政府辦醫療機構協同發展,支持提供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杰明近日表示,中央企業醫療機構總床位數已達到7.5萬張,在深化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發揮協同效應。扎實推動項目積極穩妥落實落地,制定工作計劃,明確責任主體,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扎實推動醫療專業化整合向深度融合轉化,拓展醫療健康板塊,創新商業模式,實現“1+1>2”。扎實推動中央企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打造央企醫療品牌,真正成為拿得出、叫得響、靠得住的醫療健康國家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務院國資委等十三部門發文:推動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 (黃盛)日前,由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對外公開。 《工作方案》指出,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分級診療和醫療急救體系,堅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診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