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在合肥,欣賞科技與非遺的碰撞

本報記者 常 河
2023年02月26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合肥,欣賞科技與非遺的碰撞

舞台中央,白色紗幕如絲綢一般垂下。曾在北京冬奧會驚艷綻放的全色激光投影顯示技術,再次為觀眾營造出夢幻絢麗的畫面,讓人恍若置身其中。

精美絕倫的背景下,優美動聽的巢湖民歌、活潑輕快的打蓮湘、鄉土味濃郁的廬劇,以及形式活潑的門歌、廬州大鼓漸次登台,花團錦簇中非遺魅力盡情綻放。

日前,在合肥,一場融合了科技創新元素的非遺展演讓觀眾大呼過癮。“沒想到合肥非遺如此豐富多彩。我是第一次聽廬劇,唱腔一出,特別震撼。”來自合肥高新區的觀眾張力馳是河南人,看了演出后,他對合肥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是合肥市首次將優秀非遺文化項目集中展示在舞台上。我們希望將傳統非遺文化呈現得更青春,更有活力,老少皆宜。通過創新的形式,在保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走近非遺、走近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出‘合潮’這樣一個屬於合肥的文化精品新IP。”晚會總導演耿小強介紹。

“這是合肥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大展示’,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合肥實踐的一次嘗試和創新。”安徽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兵認為,要想留住非遺文化的“根”和“魂”,尤其是要留住年輕觀眾,就要在作品本身下足功夫,推出讓專業的人欣賞、讓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隻有融入時代氣息、走進日常生活,非遺的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藝才能代代傳承。”

從鎧甲在身的將軍,到青春洋溢的青年創業者,舞蹈《變遷》借助3D全息投影呈現,讓人置於畫中,產生穿越時空的懸浮感。“紗幕表面看起來很薄,我們的技術可以做到投光時,紗幕后面幾乎不可見。這樣能讓虛擬、朦朧的幻覺空間效果顯得更加逼真。”項目策劃張家豪介紹,這項來自合肥高新區的技術,目前做到了穩定性高、應用廣泛。

如今的合肥正朝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大步邁進。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在量子、核聚變等領域處於全球領跑地位,涌現了“墨子號”量子衛星、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祖沖之號”等一系列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原創成果。“科裡科氣”正成為合肥的鮮明標簽。

一座“科裡科氣”的城市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形成與之相匹配的“文裡文氣”,合肥正在奮起直追。

大幕拉開,穿著演出服、搬著紅色椅子的演員們登上了舞台。戲曲名家聯唱《徽黃京廬頌萬疆》用行雲流水的唱腔,廬劇、徽劇、黃梅戲、京劇輪番開嗓,觀眾聽得如痴如醉。

如何在風格各異的戲曲中找到共性,實現整體舞美風格的統一,同時又突出各自特點,是舞蹈編排最大的難點。“我選擇了椅子這一道具,用它們在舞台上串聯起整個節目。”節目編導余文韜介紹,這種靈感來源於傳統戲曲舞台布景講究的一桌二椅。在節目表演中,演員根據曲目的變化,搬挪椅子,讓它們或合或散,或直立或傾斜,演員們則或倚或靠,時站時立,小小的椅子在舞台上呈現出動態的美感。

充滿創新表達的國風美學,引起年輕觀眾深深的共鳴。“舞台呈現了震撼的沉浸式效果,戲曲演員的現場演繹,輔助道具特效,帶來極致逼真的視覺享受。”不少觀眾看完演出后,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劇場內節目精彩紛呈,劇場外,洋蛇燈恍如金龍出海,洋蛇燈的蛇頭時而高昂,仿佛騰空而去,時而低垂,恍如下潛入海,搖大車、堆寶塔、金蛇出洞,金蛇狂舞……廬州蛋雕、廬陽剪紙、廬州內畫、葫蘆烙畫等非遺傳承人的展位前,游人駐足觀賞,非遺傳承人拿出各自的技藝,為大家帶來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本報記者 常 河)

(責編:羅知之、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