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銀行非櫃面交易日限額從何而來?

針對5000元傳聞銀行回應並非“一刀切”專家建議要精准排查減少“誤傷”

程婕統籌/池海波
2023年02月26日08:4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銀行非櫃面交易日限額從何而來?

近日,有消息稱北京地區銀行機構對I類賬戶設置了交易限額,非櫃面所有渠道的交易額度,每天上限為5000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根據監管要求,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會對部分銀行賬戶的非櫃面交易加強限制,但並非對所有賬戶都“一刀切”。

現象

多家銀行加強非櫃面交易限制

多名銀行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近兩年為防范電信詐騙,響應監管要求,的確加強了對非櫃面渠道的交易管控。所謂非櫃面渠道,就是不在銀行櫃台辦理的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關支付、快捷支付、銷售終端(POS)、自助櫃員機(ATM)等辦理的業務。

招商銀行客服表示,招行從去年開始陸陸續續對部分客戶的非櫃面交易進行限額,主要為響應監管部門要求,限額是為保証客戶賬戶的資金安全,對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的調整有所區別。

建行客服也稱,目前全國的銀行都要對客戶的賬戶進行分類管理,對部分客戶的非櫃面交易額度進行限制。比如,新開卡或長期未使用的睡眠卡非櫃面交易限額會下降。

今年2月16日,郵儲銀行上海銀行發布公告,將按照“銀行賬戶功能與賬戶風險等級相匹配”的原則,調整部分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非櫃面渠道支付限額。客戶可通過櫃面及電子銀行渠道查詢當前賬戶非櫃面支付限額情況,如有調額需求,可持本人銀行卡/折憑証及有效身份証件至該行任意網點進行申請。銀行將根據核實結果調整相關業務功能及限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浦發銀行杭州分行、成都分行、長沙分行、福州分行2022年也曾先后發布相關公告。這些分行稱,將根據客戶在該行預留的基本信息及賬戶使用情況,適當調整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非櫃面業務限額。其中,浦發成都分行表示,長期未使用的賬戶可能會存在調降限額的情況,限制額度會降至單日1000元,而此前若是自主在手機銀行開通非櫃面交易的客戶,單日限額則為5萬元。

回應

賬戶功能與風險等級相匹配

“都是我自己的賬戶,為什麼一家銀行一天最多轉賬5萬,另一家就能轉20萬?”“我有兩張不同銀行的銀行卡,這幾年都沒怎麼用,今天發現一張限額1000,另一張限額3000。”

針對賬戶限額存在的差異,有銀行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總體來說,賬戶限額是與賬戶風險等級相匹配的,風險較高的賬戶,交易限額就會比較少,甚至會被完全凍結。通常,對於那些詐騙案件高發的地區,各家銀行的管控措施也會相應更嚴格。在評估每個賬戶的風險時,銀行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每家銀行也不一樣,一般會包括客戶的職業、年齡、所在地區、交易習慣、資產狀況、注冊方式、支付渠道、安全介質等。

比如,在工行自助注冊的手機銀行,日轉賬限額最多隻有1萬元﹔但是櫃面注冊的手機銀行,如果使用短信、支付密碼、指紋/刷臉這些安全驗証方式,日累計轉賬額度最多可以到20萬元,單筆支付限額為2萬元﹔如果使用U盾,日累計轉賬限額上限可能達到百萬,單筆支付限額也可升至5萬元。

“遇到的多了,我發現大數據雖然有錯殺率,但並不高。”成都某銀行的櫃員馬林說,很多客戶對限額表示不理解,其實99%的情況並非錢被凍結,而只是被限制在櫃台使用。為什麼會限制這些客戶網上交易呢?刷單、快進快出、頻繁倒賬、給多個人轉賬資金過渡性明顯、信用卡套現……總之,系統察覺到異常都會進行限制。當然,也有“誤傷”的情況,但隻要資料齊全,一般都可以解除。

也有不少消費者對銀行的賬戶風控表示支持。曾經遭遇電信詐騙的網友依依說:“我倒希望銀行當初給我限額,越低越好,這樣也不至於被騙了幾十萬。這個‘學費’太貴。”

提醒

四種情況容易“中招”

具體來說,什麼樣的銀行賬戶會被調降限額呢?北青報記者根據各家銀行的公告、銀行內部人士介紹的情況以及客戶反映的經歷,梳理出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銀行預留的客戶信息不完善。如客戶証件超期、客戶信息不全等。不少銀行的系統會定期篩選出此類客戶,批量限制非櫃面業務。因此,如果換了新身份証,一定要及時更新銀行預留信息。此外,如果客戶的手機號碼發生了變化,也可能影響部分銀行的手機銀行的使用。

第二種是銀行賬戶長期閑置不用。比如有些銀行會規定,開卡后六個月都沒有交易,會限制非櫃面交易﹔銀行卡長期不用,但賬上有錢,余額較小,也會被限制。如果客戶想繼續使用或激活,可以咨詢銀行辦理。

第三種是異常交易觸發反洗錢、反欺詐等銀行風控系統預警。如經常半夜發生轉賬或消費﹔長期不用的銀行卡突然開始活躍,發生大額交易或頻繁交易﹔資金快出快進,特別是在極短時間通過多個賬戶劃轉﹔集中轉入,分散轉出﹔發生幾次試探性小額交易后突然出現頻繁或大額交易等。這些異常表現背后往往都與非法活動有關聯,一旦被系統識別出來就會預警,銀行會根據實際情況調降賬戶的限額,情況嚴重的甚至會直接凍結賬戶。

第四種情況是本人銀行賬戶沒問題,但交易對手的賬戶涉及詐騙、洗錢等違法行為。如果跟此類賬戶有轉賬等交易往來,也會被牽連受限制。供圖/視覺中國

建議

“斷卡”行動要減少“誤傷”

在採訪過程中,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均提到“斷卡”行動。

據了解,為杜絕電信網絡詐騙案的頻繁發生,切實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以及百姓的合法權益,2020年10月10日,國務院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打擊、治理、懲戒開辦及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團伙為主要內容的“斷卡”行動,依法清理整治涉詐電話卡、物聯網卡以及關聯互聯網賬號。在“斷卡”行動中,銀行、支付機構需要清理長期不動戶、“一人多卡”、頻繁挂失補換卡等異常銀行卡。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在當前政策下,絕大多數銀行用戶不會受到限額調整的影響,用戶不必過度焦慮,也不必過度解讀。持卡人應加強賬戶的風險管理,將長期不用的銀行卡及時銷戶,更重要的是,不要將銀行賬戶出借、出租或出售,避免他人利用銀行卡從事違法活動。銀行是通過設計的篩選模型來識別賬戶的風險,如果設置的條件過於窄小,可能會有漏網之魚,所以銀行往往會採取相對寬泛的排查措施,少數持卡人難免被“誤傷”。董希淼表示,希望銀行能夠借助更多的金融科技手段來做到更加精准的排查,盡量降低“誤傷”的比例。

金融行業資深專家蘇筱芮建議,銀行適當精簡和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未來線上渠道交易限額在短期內預計仍將持續,但中長期不排除銀行會通過提升風險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在業務風險防范與用戶使用便利之間取得動態平衡。

本組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籌/池海波

(責編:羅知之、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