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奮發有為  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權威部門話開局)

本報記者  羅珊珊
2023年03月03日05: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等介紹“堅定信心,奮發有為,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有關情況。

  穩定提升重點消費,創新發展新型消費

  王文濤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商務大數據平台監測顯示,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較上年農歷同期增長27.8%,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6.8%。消費市場回暖趨勢比較明顯。

  在穩定重點消費、創新發展新型消費基礎上,商務部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恢復和擴大消費:

  開展“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增強消費信心和活力。商務部將今年定為“消費提振年”,將聯合有關部門,調動各地方、行業協會、企業組織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營造“全年樂享  全民盛惠”的濃厚消費氛圍。

  穩定和提升重點消費,鞏固消費基礎。去年針對新能源汽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效果比較明顯,今年將在落實好政策的同時,積極出台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導地方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優化充電等使用環境,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還將擴大二手車流通,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促進家電家居消費。

  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設,創新載體場景。近兩年來,上海已經成為“首店經濟”標杆,北京22個傳統商圈完成升級改造,天津金街、佛羅倫薩小鎮迭代升級,廣州“以展興市”匯聚消費新動能,重慶著力培育夜間經濟,打響了“不夜重慶”品牌。下一步,商務部將持續聚焦“國際”“消費”“中心”三個關鍵詞,強化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色,項目化、清單式推進培育建設方案落實,優化消費載體和環境,引領消費新潮流和新風尚,在擴大和恢復消費中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

  留下優質存量外資,引進更多高質量外資

  “長期來看,中國市場對企業來講是必選。”王文濤表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商務部會在投資促進、提升服務、擴大開放、優化環境上下更大力氣,努力把優質的存量外資留下來,把更多高質量的外資引進來。

  辦好“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請進來”“走出去”,核心是搭建平台,暢通渠道,展示全國各地方的投資機遇,亮出“投資中國”金字招牌。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研究推動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准入限制。特別是發揮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試點、國家級經開區等平台的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對照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開放,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高標准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將建立健全各級跨部門投訴協調機制,提高投訴處理工作水平,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

  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3.2%,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吸引、集聚功能凸顯。接下來,商務部將繼續以試點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發揮好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

  擴大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拓展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

  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商務部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穩中求進,提高現有自貿協定的綜合利用率。通過培訓指導企業把這些自貿協定用好,發揮好它們的作用,使得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有更好的基礎。

  今年將全面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亮點,使協定與時俱進,更加現代化。今年2月,我國已經和厄瓜多爾完成自貿協定,爭取今年正式簽署生效。

  繼續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進程。將主動對照CPTPP規則,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在DEPA方面,爭取中國在加入DEPA協定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層面,繼續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為區域發展作出新努力,與各方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新起點上,商務部將共同籌辦好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持續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走深走實。

  高質量推進共建國家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拓展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聚焦減貧、衛生、教育等領域,建設更多“小而美”項目,不斷提升當地民眾的獲得感、認同感。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提質升級,同東盟國家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

  充分發揮多雙邊經貿機制平台作用,推動建立更多貿易暢通工作組、投資合作工作組。辦好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中阿博覽會、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展會。落實好上合組織峰會、中阿峰會、中海峰會等峰會經貿成果,實施好中非合作“九項工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3日 07 版)
(責編:牛鏞、楊光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