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江看“機器人+”

新華社上海3月20日電(記者龔雯)在晶泰科技自動化實驗室裡,一台台小巧靈動的自動導向車穿梭於不同的工作站間,將物料、耗材放在指定位置,再由機械臂“接手”進行粉末加料、恆溫震蕩、反應監測等,這種新型研發模式正助力更多新藥實現“從0到1”的突破……記者近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走訪時了解到,“機器人+”正在百余個行業裡大顯身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正著力打造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的上海,2022年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預計達到7.5萬台以上,產量居國內城市前列。近期發布的《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杆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涉及醫療、物流等多個領域。“推動機器人應用十分有必要,不僅能讓產品加速被市場認識、熟知,而且能讓機器人的零部件、整機、產業鏈更高效地轉起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黃慧潔說。
比如,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助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打造了智能機器人康復醫學中心。記者在這裡看到,用於人體上肢、下肢康復等不同功能的康復機器人整齊排列,患者在機器人“手把手”幫助下,可以做上下左右移動的姿勢,配合著屏幕裡多元的場景,如磨面粉、煎三文魚、抓小魚等,讓康復過程更加高效。
“過去需要兩三個治療師幫助一個中風患者站起來走路,現在有了下肢康復機器人,隻需要一個治療師就能方便操作。”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副主任吳緒波說,通過智能系統集群,可以精准調整治療方案並提升治療效果。
根據規劃,上海力爭到2025年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杆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智能化、集成化、類人化、服務化成為機器人發展的新趨勢。上海將緊抓產業變革新機遇,到2025年力爭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說。
目前,上海浦東新區集聚機器人企業超過100家,機器人核心企業產值達100多億元。為了推動機器人產業更好實現“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張江機器人谷產業聯盟於3月17日成立。同日公布的還有ABB賦能中心,作為跨國企業ABB機器人在中國建設的首個醫療應用賦能中心,將助力張江機器人谷生態建設。
張江機器人谷項目負責人王濤介紹,作為張江科學城的組成部分,張江機器人谷正在加快各類功能型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機器人與5G、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加速融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項專家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趙杰表示,機器人除了看得見的“硬裝甲”,看不見、摸不著的算法也是核心競爭力。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協作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等細分領域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如何走得更穩更遠,還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投入和關鍵技術突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聚焦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 2023亞太金融論壇在京舉行
-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栗翹楚)3月17—18日,由中國國際商會和亞太金融論壇(APFF)共同舉辦的亞太金融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以“開放合作 包容發展”為主題,共商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黨組成員於健龍在致辭時表示,本屆論壇著力探索數字化、產業轉型等方面的金融創新舉措及“雙碳”投融資、普惠金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契合當今亞太經濟合作與發展的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工商界發揮金融資源配置優勢,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向合理正確方向發展﹔發揮平台優勢,深化合作交流。…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