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2023中國經濟“脈動”系列報道之六
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為建設金融強國筑牢安全底線
歲末回首,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感知2023中國經濟‘脈動’”系列報道,圍繞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的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重點,以及記者全年的採訪調研,挖掘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等實踐,全方面展示我國經濟保持恢復向好的發展態勢。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關鍵所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保障。
2023年以來,防范化解風險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1.9萬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1%,撥備覆蓋率207.89%,資本充足率14.77%,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94%。延長房地產“金融16條”實施期限,指導金融機構用好3500億元專項借款、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機構經營整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高風險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產規模在金融系統的佔比都很小。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和制度優勢,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最大底氣、最大保障和最大支撐。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發展解難題、以增量盤存量,妥善應對各類金融風險挑戰。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揭牌成立。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當前,在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日漸清晰、金融創新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是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成立﹔2023年7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31家省級監管局和5家計劃單列市監管局以及306家地市監管分局統一挂牌。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黨中央要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証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以來,系統改革組織架構,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改進監管方式,努力為全面提升監管質效奠定良好基礎。”李雲澤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強監管嚴監管,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協同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教授何平表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改變了原來按照機構、產品和市場來劃分的分業監管,可以實現全方位監管,避免“監管空白”現象,有利於統一相關制度制定,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監管,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於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地方政府設立地方金融監管機構隻負責監管職責,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有助於解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機構既要監管又要發展的角色沖突。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推動中央和地方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更好地防范化解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
2023年三季度銀行保險業數據信息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多渠道補充資本 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財務健康和穩健性的重要指標。自202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后,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券成為多地防范化解相關風險的重要舉措。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河南、遼寧、貴州、四川、陝西、新疆、河北、安徽、廣西、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發行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券,總額超1800億元。
與此同時,年內五起“村鎮銀行轉分支機構”兼並,雲南、遼寧、新疆多地先后推進省(自治區)內金融機構兼並重組,超120家中小銀行發生股權變更……當前,作為推進金融業防風險重要一環,我國中小銀行兼並重組、股權轉讓駛入快車道。
潘功勝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更好履行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配合有關部門和少數高風險機構相對集中的省份制定實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案,進一步壓降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水平,多渠道補充資本。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等關系,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金融風險,依法保護最廣大儲戶、中小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下一步,重點是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李雲澤表示,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力度推進風險處置。把握好時度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工作,切實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指導協調,推動“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避免“一刀切”﹔推動中小銀行機構優化結構、提質增效。推進保險公司回歸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導資管、非銀等機構堅守定位、差異化發展。
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 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關聯很多上下游行業,其良性循環對宏觀經濟恢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企穩態勢,但部分房企長期積累的風險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消化。
為此,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2023年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房地產“金融16條”中兩項有適用期限的政策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底,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企存量融資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並將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期限延長至2024年5月底。2023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証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強調各金融機構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要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推動行業並購重組。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變化。金融部門從房地產市場供需兩端綜合施策,保持信貸、債券、股權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支持改善行業經營,優化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更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銀行累計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2.4萬億元。截至三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展期余額同比增長183%,商業銀行開立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余額同比增長80%。
“我們要主動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重大轉型,在戰略上,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在策略上,弱化房地產市場風險水平,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外溢,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健運行。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潘功勝表示。
採訪手記:
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列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之一,可以看出,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我們要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抓住重要領域,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金融服務。
在調研採訪中,我們看到,2023年以來,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化解相關風險﹔做好保交樓金融支持工作,加大進金融支持民營房企力度,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健全債務風險防范長效機制,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金融系統堅持猛藥去疴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金融治理能力不斷優化提升,重點領域風險得到平穩有序處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金融服務,進一步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感知2023中國經濟“脈動”系列報道:
之二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靠前布局新賽道 激活發展新動能
之三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經濟發展釋放“1+1>2”協同效應
之五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政策舉措密集出台 夯實經濟回升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